《逆宋》

十七 感谢老铁送上的人头(2/3)

以来武将造反的风气。

    再说后世有‘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评价,一般平庸的将才,杀了也就杀了,有何可惜?

    此时太监万华上前低声到:“禀皇上,归德军副将赵匡义求见,言有要事禀奏。”

    来得正好,正愁怎么抓他呢,没想到自己送上门。

    原本赵匡义是没有资格单独见驾的,不过柴宗训根本就不管什么礼节,挥手到:“宣。”

    赵匡义手上的布袋被鲜血染透,混着路上的烟尘,早已红得发黑。

    “臣赵匡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柴宗训玩味的看着赵匡义:“你有何事禀奏?”

    赵匡义听出了柴宗训的不善,仍是不慌不忙的打开布包:“回皇上,臣此来是献上犯上作乱首恶高怀亮首级。”

    “哦?首恶是高怀亮吗?”

    “回皇上,”赵匡义对到:“臣听闻昨晚正是此人率兵攻打皇城,也是吾皇天威眷顾,令臣出门便遇此贼,特枭其首来献于皇上。”

    柴宗训这才发现,如果被俘的那些将领不开口,他真的没有实质证据将赵匡义定罪。

    但他不甘心放过赵匡义:“朕怎么听说,这群判将都是从仁德山庄出来的?而你连日来一直在仁德山庄勾留?”

    赵匡义虽然没有大的智慧,小聪明还是不少的,再说领兵在外的赵匡胤、符彦卿更让他有恃无恐。

    “回皇上,臣听闻这群判将对皇上削节镇之策多有不满,所以连日来一直在仁德山庄打探消息。”

    “既是打探消息,为何不尽早奏报?”

    “回皇上,臣本打算奏报,奈何这班叛贼突然起事,仓促间臣来不及禀报,只能带着家将平叛,杀了贼首高怀亮。”

    问再多他也会狡辩,柴宗训索性不说废话了:“你且先留在皇城,待叛乱之事查清再说。”

    慕容延钊仍留在天牢,看着一干判将叹到:“你等这是为何?不过削权而已,况节镇牧民财权你等并未过问,不过遥领而已,为何不肯放弃?”

    “若叫赵太尉得知你等趁他不在,犯上作乱,不知气成什么样子。”

    此时韩通刚刚审完石守信,侍卫押着石守信回来,已经被打得不成样子,慕容延钊看到直摇头。

    韩通一把将石守信推进牢中,朝着其他人大喝:“速速交出首恶和王审琦下落,不然本太尉担保尔等不能全尸出此监牢。”

    既然已无生路,这些人都低着头,不打算开口说话。

    而漏网之鱼王审琦混在兵丁中,看到各将领府邸,包括赵府皆被重兵把守,吓得亡魂冒泡。设法混出城后,一路疯狂向北逃去。

    在赵匡胤和潘仁美的夹击下,朔方节度使冯继业兵败逃往大漠,百年之后,朔方郡终于为中原王朝实控。

    王著仍然未开始牧马,而是继续依着贺兰山与黄河修筑城墙堡垒工事。

    得胜之后,赵匡胤班师回朝。

    赵匡胤年轻时曾游历国中,是个江湖气十足的人。

    打了胜仗回朝,路途上江湖的赵太尉自然带着一班将领吃喝射猎。

    这天射猎完后又是一顿酒,赵匡胤志得意满的回营,却见留守汴梁的赵普正在营中等候:“赵大人?你怎么来了?”

    赵普神神叨叨的上前将赵匡胤拉到一旁:“太尉,不好了。”

    “什么不好了?”赵匡胤有些微醉,浑身上下散发着酒气。

    赵普扫视营帐内:“尔等且先回避。”

    一众亲兵行礼后退出帐外。

    赵普轻声到:“出来吧。”

    只见一人蓬头垢面的出来,急匆匆跪在赵匡胤面前大哭:“太尉,末将对不起你。”

    酒后的赵匡胤反应有些迟钝,仔细辨认之后发现是王审琦:“你有何对不起我?”

    王审琦哭诉到:“太尉离京后,小皇帝日日紧逼,欲置我等于死地。”

    “二帅不耐,率我等攻打皇城,兵败之后,所有人被擒,高怀亮被枭首示于城楼。”

    “还有,还有…”

    王审琦哭得越发厉害,几乎说不出话来。

    赵匡胤的酒瞬间醒了大半,急到:“还有什么,你说啊。”

    王审琦哭到:“我等家眷,皆被小皇帝锁拿,不日就要诛灭九族啦,太尉府亦未能幸免。”

    赵匡胤瞪着眼睛:“当真?”

    “末将亲眼所见,”王审琦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