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一八八 一一击破(2/3)

万士卒和豪强大户不是公子下令所杀,却是因公子而死。此事传开,公子必尽失江南民心,大好的基业就此没啦。”

    赵德昭说到:“只怪事情太过仓促,来不及甄别消息真伪,以致于铸成此等大错。”

    嘉敏没有接话,转身便往外走。赵德昭追上去问到:“姑娘哪里去?”

    “此刻外间定是盈反沸天,我去试试还能不能挽回一些民心,你暂且在此间待着吧,我怕你出去之后刺激到民众。”

    嘉敏走后,虽是真伤心,赵德昭却也得赶紧上奏折为自己辩驳清白。

    杀光三万江南士卒后,赵普挥一挥衣袖,赶回宋州,仿佛他从未来过。王彦进却一直带兵驻扎长江北岸,不肯过江去。

    有校尉问到:“统领,既已完成任务,我等为何不过江去?”

    王彦进说到:“江南新平,人心浮动,此刻民众盼着我军直捣汴梁为他们报仇呢。我若是回师江南,不正坐实诱杀三万士卒之事吗。届时民众必会责难,此等事情,还是交给赵公子处理吧。”

    校尉又说到:“我看那赵公子实是长着反骨,若非赵普前来劝导,恐怕大错已然酿成,我等也会跟着受牵连。”

    王彦进想起先前赵德昭跟他密谋如何杀光江南士卒,如何擒获豪强大户,以及极力为自己辩驳。想不到此人看着是个文弱书生样,却如此阴狠。得设法调到其他地方,不然啥时候不小心得罪他,连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宋州城。

    因为需要足够的兵马杀光江南士卒,所以赵普带走城内大部分兵力。

    赵普平叛,尽诸江南叛军的消息传回宋州,留守的骁骑营校尉冯耀佐当即站了起来。

    “赵大人不是去协助赵公子兵谏么,怎地会杀助公子兵谏的士卒?”冯耀佐喝问到。

    传信的士卒说到:“此事乃是赵大人的谋略,赵大人此时已到李口,不日就要进城,请冯校尉开南门迎接。”

    冯耀佐迟疑半天,却不开口,传令兵小声叫到:“冯校尉,冯校尉。”

    “哦,”冯耀佐应了一声:“我知道了,待整顿军营后便去开南门。”

    传令兵走后,冯耀佐当即叫来营中几名指挥使商议大事。

    这里要插一句,大周军制,侍卫司、控鹤军、铁骑军等等有称号的军队都是单独的军种。这些军种下分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序列。

    最小的是都,每都一百人,由正副都头统领。

    都之上为指挥,设正副指挥使,每指挥辖五都,也就是五百人。

    指挥之上为军,设校尉和校佐,每军辖五指挥。

    再往上便是厢,厢设都指挥使,就像王彦进这样的,俗称统领。

    每厢的人数因军种不同而不同,就像背嵬军,全军人数也没有控鹤新军一厢多。

    所以冯耀佐手下的指挥使,只是管都的那种,与董遵诲这种指挥使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列位,”冯耀佐说到:“赵普老奸巨猾,我等上了他的当了。”

    “校尉,发生了何事?”有指挥使问到。

    “赵普名曰助赵德昭兵谏,实际是合谋诱杀我江南最后的三万士卒。”

    “啊?”一众指挥使惊呼。

    冯耀佐说到:“想是事情已然败露,如今仅凭着我等两千余人,怕是再难成事。”

    “即便不成事,我等亦可继续潜伏,等待时机。”

    冯耀佐摇摇头:“尔等忘了赵普封锁宋州城,以酒洒臂膀之事了?必是我等身份已暴露,赵普在按刺青拿人。”

    “校尉,那我们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冯耀佐说到:“赵普即将回城,我等不如就在城外设伏,先击杀奸贼赵普,再回江南杀了赵德昭,为我枉死的三万士卒报仇雪恨。”

    一众指挥使拱手到:“但凭校尉吩咐。”

    冯耀佐借迎接赵普之名,打开南门,率着两千士卒准备在城外设伏。

    前行不过十数里,却见一个老将-军,手执哨棒,挡在路中间。

    冯耀佐警惕的拍马上前:“你是何人?为何阻我大军去路?”

    那老将-军大喝到:“吾乃大周宋王同中书平章事赵匡胤是也。”

    冯耀佐一惊:“你不是在大牢中么?”

    赵匡胤喝到:“尔等宵小之辈陷害本王,吾皇圣明,岂能中你之计?”

    既是赵匡胤在此,两边必埋伏有大军,冯耀佐当即嘶吼到:“撤,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