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宋》

六一一 课税(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共同富裕?”赵德昭不以为然的反驳:“有的人惫懒,有的人勤快。”

    “有的人愚笨,有的人聪明;有的人胆小如鼠,有的人大胆拓新。”

    “人的根本品质决定了会有人穷,有人富。如果共同富裕,对那些勤快,聪明,大胆的人公平吗?”

    杨延定自是争锋相对:“赵行长,如果说近些年富起来的百姓是靠着勤快,聪明,胆大。”

    “早些年有钱的,哪个不是靠着祖荫?”

    说到这里,杨延定直接点名:“譬如外间盛传的大周首富赵匡美,据说他的银子比国库还要多。”

    “若他不是宋王的弟弟,他会发展得这么快?”

    赵德昭站了起来:“杨大人,你什么意思?”

    杨延定说到:“赵行长,我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赵德昭怒到:“杨大人,宋王这个爵位,也并非天上掉下来的,是皇上恩典,是先父浴血奋战得来的。”

    “倘有谁不服气,一样可为大周开疆拓土,建立功勋,封王拜侯。”

    杨延定解释到:“赵行长误会了。”

    “我并非针对宋王或赵匡美,只是想说明,当处在一个位置上,即便不勤劳,不聪明,不胆大,一样可以积累财富。”

    “而普通人即便勤劳聪明胆大,却也很难有这样的成就。”

    “你就是针对宋王府,”赵德昭怒到:“先父也非生来就是宋王,先祖也不过是普通百姓。”

    “便与当时的大多数百姓一样,若先祖窝囊一生,我赵德昭想来现在也不过一个种田汉吧。”

    “当时大家都是平头百姓,都是一无所有,可先祖宁愿拼命,所以才有了赵氏如今之景象。”

    “大多数人不愿意拼命,他们的后代如今却怨起了那些愿意拼命的人的后代,这公平吗?”

    赵德昭继续说到:“再说到赵匡美,也许他的起步比其他人容易一些,可财富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并非强取豪夺,并非贪赃枉法,难道这也有罪?”

    他这么一说,又好像有点道理。

    毕竟宋王的位置不是白来的,倘若一不小心战死,那也就死了。

    而且我拼命打下了江山,为的是封妻荫子。

    你让我拼命是为了其他人过得比我更好,对不起,现在是封建时代,我做不到。

    杨延定反驳到:“赵行长,我赞同你所说,赵匡美没有贪赃枉法,没有强取豪夺。”

    “可当他的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便形同于强取豪夺。”

    “就以织布为例,先前我在江南之时,便做过深入调查。”

    “开一个十人的织布工场,对比开一个千人的织布工场,虽然启动时需要的钱少得多。”

    “然而真正运转起来,一千人的织布工场,所需的成本摊薄下去,比十人工场实在少了太多。”

    “所以一匹布,十人工场需要一元钱才卖得起,而千人工场五角就可卖。”

    “如此下去,十人工场定然就是倒闭。”

    “倘是有一定家资,亏了也就亏了。倘是穷尽积累,甚至还有借贷,这样老百姓还能活下去吗。”

    “而千人工场则会越来越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一匹布的价钱是贵是贱,最终将由他们说了算。”

    “杨大人多虑了,”赵德昭打断杨延定:“朝廷有反垄断律法,倘工场一家独大,最终必受到律法严惩。”

    杨延定说到:“严惩又如何?钱进了国库,百姓并未享受。而且这不是钱的事,而是社稷的机会在减少,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当贫富差距到一定程度,贫者揭竿而起,社稷动荡,那些富者的财富同样也会被剥夺。”

    “为了社稷千秋基业,必须现在就有所行动。”

    慕容德丰听了半天,这才开口问到:“杨大人,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杨延定说到:“社稷若要稳固,老百姓须得有起码的保障。”

    “以下官之见,当对那些富者课以重税,将此税收全部投入于医保司,义务教育司,以及修缮各地道路桥梁。”

    “此即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慕容德丰思虑一阵:“这倒是个好办法,起码让百姓在出行,看病,教育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如此他们才能放心的自己去创造更多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