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春》

第三五零章 杀人诛心(二)(2/3)

  而高氏也才是软禁而已……

    几人越想越觉的惊奇,不由自主的就朝后瞄去。同时心中暗暗感叹:李承志果真是好胆,高肇也是走了狗屎运,竟得此强助?

    李承志跟在最后面,心里猜忖着:这次怕是真得被降成吏……

    为何?

    此次看似戳穿了胡充华的奸计,其实也等于把皇帝的脸按在地上磨擦。元恪此时绝对恨不得宰了他……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偷偷的告诉皇帝,再由皇帝视心情处置。而不是这般逼着元恪不处罚胡充华都不行……

    但这就不是李承志做人做事的风格。

    已然成了死仇,哪还有不抓着七寸猛打,反而养蛇为患的道理?

    莫说贬官,就是挨板子他都认了……

    果不其然!

    刚至外殿,皇帝就寒着脸,冷冷的盯着李承志:“此次算是如了你的意,终是替皇后报了仇?”

    和皇后有什么关系?

    至多也就是给自己报了点仇……

    李承志往下一揖:“陛下误会了,臣只是一时激愤!”

    又是因为一时激愤,进而失智,直至口不择言?

    朕竟不知道,有谁失了智,条理竟能那般清楚,竟能推演的那般透彻?

    “还真是铁嘴铜牙,死不松口啊?”

    元恪怅然一叹:“罢了,早知你与胡氏仇怨颇深,能给胡充华诊治,想必已然老大不痛快吧?朕也不为难你,告退吧……”

    说着一指殿门,意思是见他就火,让他麻溜的……

    哈哈,皇帝竟然没多生气?

    都以为这次会被一撸到底……

    “谢过陛下!”

    李承志匆匆一揖,转身就走,生怕皇帝反悔。

    只是那一时而已,之后元恪还真就没多生气。只因对内宫而言,要无几桩这种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之事,才是咄咄怪事。

    不看先帝孝文,后妃争宠,却差点让皇帝丢了命,元恪早都见怪不怪了……

    李承志刚出外殿,迎面就撞上了于忠。

    于忠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高肇给了你多少好处,值得你如此为他殚精竭虑?”

    给了毛线好处!

    李承志一万个想不通:怎么于忠和皇帝一个口吻?

    只不过是恰逢其会,阴了安定胡氏一把而已,还真就和皇后、高肇没任何关系……

    反正在别人看来,他李承志已经和高肇穿一条裤子了,想误会就误会吧。

    他只是略略一揖,也不解释:“郡公言重了!”

    于忠也不多言,只是冷哼了一声,便让开了路。

    李承志满脑子都想着事,一时竟未惊觉:于忠身为重臣、近臣,无缘无故的,怎会突然在御前问他这种话?

    十之八九,就是替皇帝问的……

    于忠进殿,刚要问礼,便被皇帝挥断。

    他紧紧的皱着眉头:“尔等为何就未想到,竟是胡充华欲行奸计,故伎重演?”

    于忠向来都是有话直说:“臣确实未想到!”

    刘腾也猛一低头:“臣也未想到……若论急智,臣差之远矣……”

    元恪一叹,微微一摇头。

    于忠没想到情有可原,但刘腾呢,心思与急智,真就不如李承志?

    更加奸滑才是真!

    便是已然生疑,刘腾九成九害怕万一猜错会担责,更不敢因此得罪人,从而置身事外……

    元恪就是想到李承志之前那句“臣若奸滑,就不会屡次惹怒陛下”,才突然不生气的。

    因为生气也是闲的。

    李承志要是个记吃且吃打的主,何至于官越做越低?

    凭这一次次的功劳, 职至五品也早够了……

    “臣就是觉的有些可惜!”于忠又叹道,“如此人才,竟是好色之徒?”

    简直莫明其妙?

    琢磨了好几息,元恪才反应过了,于忠说的是李承志,又想起了于忠在殿外问李承志的那一句:高肇给了你多少好处?

    于忠以为如果是为了利益,眼看高氏大厦将倾,李承志该尽早撇清才对,他倒好,努着劲的替高氏奔走?

    那就只剩“为女人”了……

    元恪满脸古怪:简直扯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