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0472章 就是个没良心的(2/4)


    如今诸葛亮突然主动旧事重提,倒是让蒋琬有些意外。

    蒋琬依言拿来那份公文后,看到丞相嘴角的笑意一直凝而不散,便多问了一句,“丞相看起来心情不错?”

    诸葛亮摊开那张计划书,闻言笑道,“得闻贤者之言,又知富国之道,自然不错。”

    听到这话,蒋琬吃惊不小。

    贤者这种称号,什么时候也可以用在冯郎君身上了?

    诸葛亮说到这里,想起冯永所说的那四句话,胸怀越是激荡,禁不住地念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有此等胸怀者,真乃圣贤也!”

    “这……这是冯郎君所言?”

    蒋琬吃吃地说了一声,只觉得心神俱震,顿生高山仰止之心。

    “这是他的师门恪守训言。”诸葛亮叹道,“能立此训言者,胜吾多矣!当以圣贤视之。”

    “原来如此。”蒋琬越是细细品这四句,越是觉得佩服,不禁也跟着说道,“确应以圣贤视之……”

    只是一想起冯郎君,他心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丞相,府库钱粮紧张,所以你不也是同意向长史的意见,暂时不修那两条路么?”

    蒋琬看到诸葛亮开始仔细地看着计划书,还时不时地用手指在上面的数据划过,眼中不时地闪过光芒。

    跟了丞相这么久,他知道,这是丞相开始动心的迹象。

    “若是能筹到钱粮呢?”

    诸葛亮幽幽道。

    “如何筹?”

    蒋琬又是吃了一惊。

    “公琰日后自知。”诸葛亮摇头,却是卖了个关子,指了指上面的计划书,“公琰你说,若是这两条路只能修一条,你会选择哪条?”

    想起丞相刚去见过冯郎君,蒋琬不由地暗道,这冯郎君难道当真有什么法子筹到钱粮?

    再听到丞相问了这个,便定了定心神,说道,“琰觉得,先修南郑到沮县这条。”

    “为何?”

    “阳安关至南郑本就有官道,虽不好走,但也只是与双南大道相比而言,双车并轨而行却是无碍。但南郑到沮县,却要比官道难行一些,车子只能算是勉强能通行。”

    “如今凉州那边的羊毛需经沮县运入汉中不说,丞相将来出祁山北伐,亦是要走此路,若是能先把此路修好,可省下不少事。”

    蒋琬分析道。

    诸葛亮微微点头,“没错。”

    “只是此路却是要多耗费钱粮。”

    蒋琬提醒丞相。

    “无妨。”诸葛亮摇头,“那小子肯定愿意出这笔钱。”

    果然是冯郎君么?

    他为什么要出这笔钱粮呢?

    想到这里,蒋琬看了一眼笑意盈盈的丞相,心里有些可怜冯永:冯郎君,也不容易啊。

    “还有一事。”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目光落在计划书的表格数据上,“吾欲重新统计大汉的人口户籍,公琰你觉得如何?”

    “丞相,核计人口户籍,也是需要钱粮的。”

    “无妨。这笔钱,大汉还能出得起。”

    诸葛亮摇头道,“自建兴元年伊始,曲辕犁,八牛犁相继被造出来,都江堰、汉中又复垦完毕,大汉登记在册的人丁户口多了不少。”

    “如今南中已经平定,又迁了近两万户到蜀中,正是需要好好重新整理造册户籍的时候,这样我们心里也好有个底,免得等以后又被那些大户人家隐了回去。”

    蒋琬听了,点头道,“丞相主意已定,那琬安排下去就是。”

    两开花……

    呸,不是。

    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另一头的李丰和王祐奉了丞相之令,赶到城外的冯庄。

    进入了庄子,尚未走到冯府门前,但见庄内道路平坦,鸡犬相闻,甚至隐隐有琅琅读书声传来。

    两人家中一个是富奢成风,一个是本地大族,自然是有不少的庄子。

    但不管是在自己的哪个庄子上,庄户大多都是衣衫蓝缕,手脚因为常年不清洗而结满了泥垢,头发脏乱,遇到贵人都会下意识地害怕和躲避,

    但一路上他们所遇到的冯庄庄户,身上的衣物虽说没有多好,但皆是透出一股干净整洁,神情中比别的地方多了一份自信。

    如果不是因为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