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打仗的时候用到过的。”
“以前咱是知道,就应该这么打,就能打败小鬼子,现在咱总算是明白, 为什么这么打能打败小鬼子了。”
“这兵法的学习还真是有意思,没他娘上过战场的, 也愣是能把人培养成个见识了得的将军。”
“咱这是将军学成再读书,效果那可就更好了。”
……
后来, 随着李云龙文化学习的继续深入, 就连新二团的干部和战士们也都慢慢的察觉到团长身上的变化。
“他娘的”、“老子”之类的零碎话逐渐变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
听说团里有战士打架,李云龙是这样训斥的,“我说你俩这是天生属黄瓜的,欠拍啊?有这能耐,用在小鬼子身上不行?让你们没事儿了多学习文化,人家文化人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瞅瞅你俩,尽动手了,泥腿子一个,说出去都丢人。”
赵刚不让喝酒了,李云龙是这么说的。
“老赵啊,这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君子喝酒,饮之有方,这喝酒也是一种修身养性,也是一种意境和学习,你怎么能拦着呢?”
“人家李太白就说得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咱老李没有三百杯的量,就喝它个三两杯,你还要管着,这可太不够意思了。”
当时,赵刚一时竟是无言以对。
心底甚至隐隐有些怀疑,这督促着老李学文化,究竟对是不对?
还有一次,旅长打来电话,说是收到消息,有一支部队不经请示进攻日军的某处据点,质问李云龙是不是他干的好事。
老李当时那个冤枉啊,在电话里头委屈巴巴地说道:“老旅长,这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您不能炊事员行军……”
“什么?”
“尽让咱老李背黑锅吧?”
“……”
据说,当时在电话的另一头,旅长半张着的嘴巴,半晌都没合上。
好一阵子过后,才扭头问道,“政委啊,我没听错吧?刚才那些个词儿,是从李云龙那混小子的嘴巴里蹦出来的?”
政委点了点头。
旅长一声感慨,“这世道,真是变化得快呀!”
……
回到眼前,意识到“书到用时方知妙”的老李,讲完“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的战术,越发地意识到学习文化,太他娘有作用了。
接下来的作战按部就班地进行。
继孔捷在独立团拉建了炮连之后,李云龙也在新二团组建的炮连,首次露出锋芒。
火炮横推,直接三炮轰塌了日军据点里的砖石结构炮楼,十多号日伪军直接被坍塌的炮楼埋葬。
张大彪接着派人拿了喇叭,朝着据点里喊话。
被李云龙俘虏的十几号伪军军官,也同时朝着据点里的鬼子伪军喊话。
在危言耸听的话语中,据点里的日伪军们得知,东伦桃水和井藤中队已经被尽数消灭。
八路军新二团的十几门火炮就架设在据点周围,拒不投降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周边大大小小的十几处据点里,鬼子的兵力大多都比伪军更少。
伪军们在新二团的胁迫下动了投降的心思,鬼子们顿时也有些慌了。
接着,新二团的炮连在轻松打下几处日军据点之后,继续向前推进。
周边据点里的日伪军也很快收到通讯,得知新二团部队正在持续向前推进,利用攻坚火炮,一座一座的拔掉炮楼。
无法移动的炮楼,砖石结构的建筑,在步兵炮的炮轰下,就像是迷糊的,根本抵挡不了多久,留在据点里,只能被瓮中捉鳖。
坚守据点,等待县城援兵增援更不靠谱,等到县城里的援兵赶到,估计尸体都凉透了。
鬼子伪军们再望向周边据点后路的方向,不知何时,原本在夜幕下的大量八路军的身影已经不见,退路的方向似乎被八路军特意留了出来。
大喜之下,顾不得多想的鬼子伪军,在确定后路方向果然没有八路军部队之后,当即慌忙撤出据点,向后方县城的方向转移。
由于撤离的匆忙,据点里囤积的一些物资装备、弹药什么的,鬼子来不及销毁多少,就被紧接着扑上来的新二团战士们缴获。
就这样,在李云龙下令让战士们拉开架势,横线向前推进之后,那据点里的日伪军面对着一门门步兵炮,压根儿不敢犹豫,不战自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