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1069章 兼听则明(2/3)

人的骑兵驰来,石堡城中的守卫是吐蕃元军,得到了旗令之后连忙放他们进来。

    高和尚走上土垣城墙上,凝视着来路。

    不一会儿,刘安中也走上了土垣,他是名士许衡的弟子、燕王的伴读。

    “方才有快马赶上来。”高和尚道:“在我们离开大营没多久之后,唐军偷袭了大营。”

    “是吗?”刘安中道:“幸好我们带走了燕王。”

    “崔斌就不该留在日月山寻找国师,这里虽是吐蕃境内,但离唐国太近了。”高和尚道:“居然能把国师弄丢了,真是无能。”

    “你现在知道说他不对了,在九原城时,却是你和崔斌执意不等董大帅,劝燕王进入吐蕃。”

    “因为时机来了。”

    “这就是你们的时机?让唐军劫走了国师就是你们要的时机?”刘安中提高了音量,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开始,燕王就该留在居延海。”

    高和尚亦不退让,道:“错在崔斌没有保护好国师,而不是燕王进入吐蕃。”

    “好了,不必争了。总之现在把燕王带回董大帅军中,让崔斌慢慢找国师吧。”

    高和尚大怒,方才先开口指责的人分明是刘安中,此时故作和气的又是刘安中,不由得人不生气。

    哪怕佛门戒贪戒嗔戒怒的教诲也没能让他平息怒火。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其实是不甘心的,他骨子里还是想要冒险,想要做一番大事。

    但现在他太不信任崔斌了,而这些儒生又说服了燕王,要先回到黑水城以确保安全。他只好选择与儒生们合作。

    正在此时,土垣上有士卒伸长了脖子。

    “那是什么?”

    极目看去,只见日月山的方向,数百骑正在追逐。

    “那是是那支唐军?”

    “是他们!他们偷袭崔斌的大营之后逃窜到这里了。”高和尚很快有了推断,之后不由“呵”地一声笑了出来,道:“唐军没想到,我们正好在这里,可以堵住他们的去路。”

    刘安中马上警惕起来,问道:“你要做什么?”

    “国师就在其中。”高和尚道,“抢回国师,我们则可继续前往萨迦。”

    “不可!我们已经离开了崔斌的主力,而且·”

    “大元兵马就在后面追击唐军,我们只需要堵上一堵。”

    高和尚说着,径直转身就走。

    他不需要说服刘安中。

    有更容易说服的人。

    “你我争执无用,让燕王定夺吧。”

    石堡城中,披着狐裘的年轻人听着侍臣们的议论,眼神中泛起了为难的神色。

    他有很多侍臣,其中只算伴读就有十二人。

    之前听崔斌说,应该当断则断,直接进入吐蕃,唐国反应不过来。

    之后刘安中说崔斌错了,应该返回董文炳军中,士卒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救国师。

    现在高和尚说,国师就在不远处,只要派兵拦一拦就可救回。

    让人感觉都有道理。

    “殿下,凡事当断则断,最怕反反复复,今日既下令转回,业已脱离大军,岂可又改弦易辙?”

    “殿下与国师交情至笃,岂有不救之理?!”

    一只原本虚握着放在膝头的手一撑。

    坐在那的年轻人站起身来,已下了决心,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道:“不错,便是舍了性命,孤也必须救回国师……刀。”

    河湟之地上尘烟滚滚,马蹄来回奔走,让每个人都显得那样仓惶。

    崔斌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想了想,局势其实没有很糟糕。

    虽然唐军劫了国师,但吐蕃并不会马上就因此归附于李瑕。

    保护好燕王,努力找回国师,将情况回报给董文炳,还有很多机会挽回那一个小小的错误。

    真的,遇到事情只需要冷静下来,是能够有好的办法解决的。

    然而当他想明白了这些,已经是八思巴被劫之后的第四天。

    四天的时间,足以让局势有了更多的变化。

    “报!唐军到了,是凉州的唐军追上来了,至少有两千人,都是河西军精锐!”

    崔斌一惊,却是先向这赶回的探马问道:“找到燕王了吗?”

    “还没有找到,但可以确定他们往祁连山去了,应该没有遇到唐军主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