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宋》

第687章 串联(为盟主“黎天域”加更)(3/4)


    成都以北,一杆大旗竖在绵远河畔,上书“宋四川安抚制置副使张”字样。

    官道边的驿馆大堂中,张珏独坐在那,一手捧着兵书,一手执蒲扇轻扇着炉火。

    炉上温着酒,案几边摆着一盘兔丁,他时不时饮上一口,偶尔放下蒲扇,夹兔肉吃。

    时至午后,终于听得亲兵禀道:“大帅,李节帅到了。”

    “叫副帅。”

    “是,副帅,李节帅到了。”

    “那牛肉送来没有?若还新鲜,赶快去炖了。”

    “是,已在炖了……”

    张珏放下书,又拿壶酒放在炉火上,方才起身出门接。

    过了好一会,几人重新回来,不时响起朗笑声。

    “有妻更娶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非瑜这是‘知法犯法’啊。”

    “那君玉兄不如将我捉起来关上一年罢了?”

    “娶便娶了,又如何?唐时亦有并嫡之风,却不见真将谁捉了,《旧唐书》载,毛仲二夫人同承赐赉;安重荣娶二妻,唐高宗并加封爵。我是他嫡妻也好庶妻也罢,总归不打紧,把他‘捉起来’,却是休想。”

    “好个伶牙俐齿,既也姓张,或与我是同个祖宗,不知出自哪一房张氏?”

    “张副帅问这个,莫非要拜把子,作我义兄不成?”

    “好啊!这有何不可?我早想嫁个妹妹给非瑜,来人,斩鸡头、摆黄酒来。”

    “君玉兄不必急,待你我谈过之后,再说是否拜把子如何?”

    “非瑜先请。”

    李瑕先在案边坐了,张珏笑了笑,方才在他对面坐下。

    张文静在李瑕身旁坐了,却是不再开口,显得颇为乖巧。

    至于方才的言语,是张珏先打了机锋,有些话李瑕不好说,她却可帮忙将谈话的调子定下来。

    犯不犯王法,遵的又是哪朝哪代的王法,捉或是不捉,无非是这些问题。

    ……

    “年节时打听到龙泉驿附近有家野店卖牛肉,特地叫人查抄了,将这肉送来。”张珏话到这里,道:“禁杀耕牛,川西这边一向执行得严厉。今日这肉,真是查抄来的,非瑜可信?”

    “在钓鱼城一起出生入死,谈什么信不信?”

    李瑕随口应着,已夹起来吃着。

    张珏却不吃,自饮着酒,有些沉闷。

    “你我之间,也不必旁敲侧击了。”李瑕道:“我确实是有反意。”

    张珏愣住。

    李瑕这一句话,打乱了他所有的思绪。

    而那平平淡淡的语气,也让他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只好又倒了一杯酒,闷饮了一口。

    “年前,你传信来,叫我只保治下安泰,我还以为是程元凤诬陷你,没想到你真是要……唉。”

    “我是让你不必管这事,等我来与你当面说清楚。”

    “真要反?”

    “是。”

    李瑕既直率,张珏遂也直率起来。

    他吐了口长气,道:“能不能不反?鸟朝廷总猜忌我们,我是也烦了,大可不理它。仗要如何打、地要如何治,往后听你的便是。可若举了反旗,你我这气节可就坏了,一世尽忠最后却反了,落得千古骂名。再有,你便是当了皇帝,后来人又要效仿,哪是长治久安的道理?”

    李瑕道:“君玉兄是明白人,但大宋哪还有什么长治久安?”

    “你不必说,道理我都明白。”张珏道:“我就问你,是不是被逼到不得不反了?若是,我二话不说。但若不是,你我之间可就难办了。换一句话说,不反,你我好好当个宋臣,能不能保天下太平?”

    “那要看这‘天下’指的是多大了,只要肯遮住眼,江南一隅也能算整个天下。我不反,半壁江山也许还有十数年太平,但朝廷这个样子,不可能收复故土了。当知,天下一统才是大义。”

    李瑕说着,看了看身边的张文静。

    “我这位家眷,出身顺天张氏,我会与她成亲,等朝廷知道了,必不能容我。”

    张珏也不追问,只道:“那就别让朝廷知道。”

    他确实是明白人,大部分事情都不需要李瑕解释。

    李瑕道:“我说的是,赵宋自弃中原,没有北复之望了。”

    张珏揣着酒杯想了许久,皱了皱眉,眼神再次纠结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