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说书人》

406.乘兴而来,意兴阑珊(2/3)

祖师爷赏饭,所以成功了。

    就算是死,他也不遗憾。

    因为他替评书门里的师兄弟徒子徒孙们重新找到了一个新菜,让大家能继续吃这碗饭,而不是混吃等死。

    但是。

    如果说曾经的“隋唐”只是一个照本宣科的故事……那么眼下的隋朝就是一场梦,李老道某一天大梦初醒后,那么无关真实虚假,他觉得自己再说起《隋唐》时,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版本。而这个版本,一定会被世人所铭记。

    铭记的,是那个名为“李臻”的道士或许不算波澜壮阔,但至少问心无愧的人生。

    而也正是因为他“见证”了李臻这个道士的所作所为,也见到了秦琼、杜如晦、杨广、宇文化及……甚至没在《隋唐》里出现过的李侍郎、玄素宁、飞马城这些人……

    这些人,就是一条被他走过的路。

    当来到了路途终点,和观众说书时,同样是在总结以天下苍生中,一个打且末出来的小道士的视角,在千篇一律的三洲六府铜锤破天的剧情下,给大伙讲一个很新鲜又很真实的故事。

    因为经历过。

    因为见证过。

    所以,坐在桌前的先生,说的生动,说的真实。无论书里什么内容。失忆、悔恨、喜悦、愤怒……种种情绪,作为说书先生,他都可以完完整整的带给坐在现场乃至收音机或者耳机前的诸位们。

    这,是名为李臻的道人走过的路。

    无真有假,无多有少。

    风风雨雨,刀光剑影。

    荒唐一生,谈笑一场。

    喜欢听就追,不喜欢听您改挑别的节目。

    怎么都行。

    说书先生讲述的只是一个道人在这隋末乱世的一生。

    他亲眼见证过的一生。

    如此,便可以了。

    可眼前的玄奘呢?

    李臻觉得他差就差在了这。

    他讲的,是佛陀讲的。

    不是自己讲的。

    他的道理,是佛陀的道理。

    不是自己的道理。

    虽然明知道自己在吹毛求疵……岁数不大便已经佛法高深的御弟哥哥能做到河水生香,为苍生祈福,已经很棒了。

    可是……

    那毕竟是唐三藏呀。

    毕竟……是“师父”呀。

    哪怕明知道他还在成长,可李臻还是有种期待没得到满足的失落感。

    叹息之后,乘兴而来的他意兴阑珊。

    恰巧这会儿……一阵微风吹来。

    那群白日烧荒闲出屁的有钱人面前聚成火堆的香料,被这风搅合的是乌烟瘴气的。

    李老道扭头看着若有所思的杜如晦,想了想,来了句:

    “老杜啊。”

    “……”

    虽然被叫做“老杜”,可听着这称呼从道长嘴里出来,怎么都比那声“克明”舒坦的杜如晦点点头:

    “道长。”

    “咱们走吧?”

    “……走?”

    杜如晦一愣。

    这来了还不到盏茶的时间。

    说白了,刚到,就要走?

    李臻却应了一声:

    “走呗,待着也没意思了。”

    “……不听了?”

    “不听了。听来听去,我不如找几本佛经看呢……呸!福生无量天尊,罪过罪过,弟子知错了。”

    胡乱的摆摆手,示意被他砍了脑袋的三清别怪罪他动了邪念,道人摇头晃脑:

    “走了。去买些吃食,晚上咱俩好好喝一杯。”

    “……”

    下意识的看了那和尚一眼,又看了看道长。

    杜如晦点点头:

    “也好,我也觉得这位玄奘法师的经里有种求不得的解脱。不听,便不听罢。话说道长……”

    俩人直接沿着岸边的土坡就往集市的方向走。

    一边走,杜如晦还一边来了句:

    “上次在弘农,道长记不记得说过一种鸡子。好像叫什么……叫花鸡?那东西听着倒稀罕……”

    “那个啊……那个容易翻车啊!”

    “……翻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