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妖魔,瞎子武圣》

253、十岁(2/3)

那位赵皇,在武良眼中,就是一个勤政的废物。

    某些时刻武良神魂波动扫视时,对一国之皇,以及大臣所做出的决策,真是蠢到不行。

    光是一个大河决堤的赈灾事宜,足足商讨了三个月,可以说朝堂之上的这帮人,将权谋玩到了极致。

    赈灾,是功绩,是政治政绩,谁去,谁的派系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就越大。

    其实,武良对封建时代的体制感到很有意思,包裹在忠君爱国的思想下,读书人一心想要做贤者,青史留名。

    这种思想就跟丝线一般,维持着整个国家的运转。

    如此,便衍生出了一种存在与朝堂高层之上的东西,派系。

    派系笼络各个部门,部门维系政令运转。

    派系的存在有着必然性,仅凭一个人权谋,诸如甲向乙下达命令,乙在向丙,丙在向丁,如此反复。

    在这过程中,人心难测,你如何保证甲之下的人不会背叛?

    权谋套权谋,派系对派系。

    这个世界的忠君爱国思想,与天阳界中复兴人族的大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忠君爱国,忠的是君,但是能在朝堂之上摸爬滚打几十年,早已清楚,执掌皇位的皇帝,也不过是一普通人罢了,没有神仙赐予他们的权利。

    那玉玺,也仅仅是象征着皇权而已。

    在这种阳奉阴违之下,派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此又衍生出了另一种东西,为皇帝专属的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说的通透就是平衡之道。

    只是这种平衡,在武良看来太过可笑,纵观武良在青府黑震门,万蛇宗,以及现在的人族武主,所有下达的命令,都是一言堂,独断专行。

    武良对底下之人的要求就一个,除了忠心,忠于人族之外,只需要去做,而不是质疑武良的决策。

    身处世界不同,处事方法也就不一样,天阳界的人族,需要的是一个暴君,而不是一个平衡左右的帝王。

    但是,武良的决策有着很高的容错性,即便是手下之人执行错了。

    或是武良错误的预估了某件事情,导致的后果,武良有能力将其纠正过来。

    而且,这个世界信息的即时性,传递性都太慢了,根本无法发挥一个王国的真正实力。

    武良在川府中,执掌百武会,有什么关于武者方面的重大决策,几乎要不了一天就能传遍整个天阳界。

    如此国家,不亡才怪。

    大梁富庶,百姓之间生活的也不错,有此原因,还是因为大梁开古往今来之河,与民收利。

    收商税,甚至收商税的条令极其完善,以武良的眼光也挑不出一丝问题。

    大梁本就得国不正,赵皇先祖兵变,以至于现在的朝堂上,对武将极其防备,调兵之权,竟然要经过六道工序,才能正式调兵。

    而且,就算是大军调动,各种不同名义的监军,以及每一行军决策都要请视赵皇。

    这其中还不算朝堂上商议决策的时间。

    有这繁杂的步骤,黄花菜都凉了,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大梁困守南方,不是没有原因。

    武良心中倒是无所谓,大梁亡不亡,跟他没关系,只要原身母亲不死,春香不死,武良也不会去管这些小事。

    本就是低武世界,除了找寻机缘外,武良就是来散心,放松的。

    此界又没有妖族压迫,人族自己的内斗,他打算在过一段时间在插手。

    不过,武良这些年中,也曾深夜潜出,找寻此界奥秘数次,但始终得不到那种令他感到吉兆的任何物品。

    武良不急,低武世界的流速与天阳界截然不同,他有的是时间。

    ......

    ......

    ......

    这天,皇宫学塾中。

    顾贤者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学塾中整齐排列的木案前,坐着十到十三岁之间的儿童,面容端庄,有着几名女性幼童,长相颇为精致。

    武良坐在末尾,单手撑腮,目光怔怔的看着视线尽头的皇宫。

    武良自从三岁时,在钓鱼时突破后,便再也没有刻意的创造功法,修炼自身了。

    虽不修炼,但体内先天之气却是每日每日的增长,丹田之中,已经隐隐形成一团气圆。

    但距离形成气丹,却总是差了那么一丝契机,武良一直没有去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