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才三岁》

重生的第五十八天 纪念碑(1/3)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还没等皇帝对这次事情做出裁决呢,虞园又上了一份奏折,请求增加胡人一成关税。

    一成相当于百分之十。

    别看这小小的百分之十,只要是大宗货物,其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极大,而若是小宗货物,次数多了,要付出的代价却是比大宗货物还大。

    所以无论怎么看,对草原人来说,损失都是巨大的。

    奏折里阐述了增加关税的好处,这次胡人劫掠边关百姓,之所以损失巨大,有其他部落胡人知而不报的原因。

    草原部落众多,你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其他部落会不知道?

    知道的,就是不提醒中原朝廷。

    赚了中原人的钱,却不把中原看在眼里,既然这样就要惩罚,也好让他们谁才是那个主人,知道以后有什么事要提醒。

    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过。

    中原人少了羊毛照样活得很好,你们草原人要是不多挣点钱还能安宁活着吗?

    奏折通篇没有提报复。

    皇帝却心知肚明,这是赤裸裸的报复了。

    睚眦必报到这个地步也是很记仇了,想想自己好像并未怎么得罪过她,至于让她母亲上京这事,也是无奈之举。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他是皇帝,更该以防万一了。

    本来还想好好惩戒一番,一则安了朝臣的心,二则维护帝王威严。杨氏是他宣进京的,是他对不住那虞园。

    罢了。

    于是就有了功过相抵的宣旨。木秀于林风必吹之,皇帝这般做反而能让虞家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闻者只会替虞家,怪他这个做皇帝的,这还不是为了虞家好吗!

    “好好对虞家。”皇帝已经没什么要说的了。

    “儿臣知晓。”

    照虞家在江南的处理政务速度,根本不到计划中的三年就可归来,虞园想呆满三年,为了让她愿望达成,也为了稍稍惩戒。

    命虞家不满三年不可回京。

    明则惩戒,暗自许诺了。

    这是太子不知道的,不然也不会对自家父皇这么冷漠。做皇帝的都是孤家寡人,他能眼巴巴的说‘太子你不懂朕’吗?不能。

    所以,“你下去吧。顺便喊秦王过来。”

    做儿子的不懂父亲的好心,做父亲的不知道做儿子的苦恼,这也就是他们父子三人最后反目的根源。

    沟通异常重要,要不是今世换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虞园也不能让一家人团结起来。

    增加关税的政令传到边关,胡人们疯了,为什么增加关税,这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么!你们中原人欺人太甚!

    好啊,欺人太甚?

    中原百姓不干了。

    “前段时间,中原百姓死在你们胡人手里的还少吗?这都是报应!”一个中男子很愤怒,他家的儿子就死在了那场劫掠。

    “那又不是我们部落干的,凭什么让我们背锅!”胡人有胡人的道理。

    “哈哈哈,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了。”

    “都是你们胡人干的,怎么不能归结于你们所有胡人。”

    胡人部落互不相干,怎么能这么连带责任,“你们强词夺理!”

    “放你娘的狗屁!草原就这么大!你们敢说你们没有听到一丝一毫风吹草动?敢不敢说你们眼瞎了耳聋了?”

    那名中原人还在说,“知道了,还不给我们这些和你们草原人交易的中原人,是何居心?不过是觉得事不关己罢了。既然事不关己,我们想提升关税就提升关税,你们损失了,关我们什么事?”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善辩者,一通话下来,周围围观的百姓都觉得这人说得很有道理,这些胡人就是该罚!

    事不关己一次,他们中原就提升一次关税,看他们还敢不敢这么冷漠。

    胡人无话可说,他们是有听说那两个部落要有动作,可他们习惯了事不关己了,便没有去管。

    不想,那两个部落大部分都死了,他们这些其他部落却要背了这个黑锅。

    胡人勉强倔强了一句:“那也不能这样啊。”

    不想听这些胡人再推脱责任,那个嘴皮子利索的男人直接走了,他不恨胡人吗,狠得,可再恨又能怎样,和胡人交易关乎天下大事。

    他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