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才三岁》

重生的第九十二天 割稻子(2/3)

>    虞园眼神:我是女孩纸。

    虞元爽败。

    众大臣听了怨念,皇帝听了就不怨念了吗?什么叫‘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力气’,那意思,皇帝不想在想。

    有为难不了她,在想就是为难自个,不值当。

    皇帝在贴身太监搀扶下上了田埂阴凉处,御林军很能干,就那么一丁点时间就把遮太阳的凉棚搭好了,没人看到的是:

    贴身太监辛辛苦苦把皇帝扶了上去,皇帝刚坐下,抬脚就给了太监一脚,那一脚揣在屁股上,太监摔了个大马趴。

    感情皇帝还记着这贴身太监不够贴心的事。

    他那一摔动静挺大的,虞园耳力好转过身,看见皇帝身边的太监胸地上爬起来。

    “皇上?”

    皇帝尴尬掩唇轻咳。

    贴身太监捂着屁股:“没事,杂家不小心摔了一跤罢了。”

    他都说没事了,虞园也不想没事找事,终归是主仆两的事,她插手反倒不美,于是,转身继续收割稻谷。

    其实,她也没收过稻谷来着。

    不会就要请教,旁边的老农受宠若惊,很热心的教起她来。

    要割水稻,最重要的几个步骤就是:弯腰,握好镰刀,镰刀刀口对着自己,又偏着向下,以防一个不小心割伤自己。

    秋收之后,有细心的人去水田看看,就会发现水田里遗留的水稻杆子还在地里,那些杆子的切口是斜着的,正是割稻子的时候,斜着割留下的伤口。

    老农是个好老师,虞园亦是个好学的学生。

    割了丛稻子,就割得有馍有样了,老汉止不住的夸。虞园被人夸多了,这次格外觉得脸红。

    比起老农,她差得多了,要是被夸的优点她的确有,她会安心手下夸奖。可,这次实在是被夸得名不副实。

    皇帝在田埂上悠悠哉哉,臣子和老农在地里挥汗如雨,这场面怎么看都像皇帝奴役众人。

    皇帝:冤枉。

    臣子们多少有点怨气,人家皇帝,他们是臣子,咋怨,怨不得。

    安安心心割稻子吧。

    来参观农庄的臣子包含了朝堂所有臣子,其中就有负责官报撰写的礼部人员。

    杂交水稻要是确确实实高产,明日的官报题目一定是:

    皇上携众大臣同老农割杂交水稻,君臣百姓同享丰收之乐。

    臣子们:没有很快乐。

    这些都是后话。

    他们这些人才割了一陇,老农都割了三陇了,紧赶慢赶,有经验老到的老农在,一大片水稻最后都被收了起来。

    稻子连着杆一起称的时候,皇帝看着有些不满。

    不割麦子的人不知道割麦子有多辛苦,只见他悠悠说:“众爱卿啊,还是缺乏锻炼了,以后可要多运动。这样的农活,以后朕再安排,一年两次怎么样,春种一次秋收一次。”

    累得直喘气,衣服都被汗浸湿了,大臣们只觉得天玄地转。

    大臣做错了什么,要被这么对待。

    啊!

    “禀报皇上,稻子连梗一共八千余斤。”农事官汇报。

    “亩产几斤?”

    “禀皇上,两千斤。”

    稻子比梗重,就算梗和稻子一样重,一物一半,最后稻子也有千斤重,亩产千斤,老皇帝愣神。

    不怪老皇帝愣神,年纪大了经历过的比年轻一代多多了,从前一起共事的,如今都差不多退休了,这帮跟来的大臣们好多都是青壮年。

    都是青壮年,哪懂前朝昏庸的时候,天下是有多民不聊生。

    皇帝可错怪大臣们了。

    就算没进过,作为一个政治家,也懂得亩产千斤意味了什么。

    皇帝在沉思,臣子们可都一个个一脸不思议,反反复复问起情况来了。

    几个吃油炸食品吃得肥胖了许多的研究院,被朝臣们围了起来,什么你们是怎么做的呀,什么这杂交水稻是什么逻辑呀。

    皇帝从思绪中回神,看到这些朝臣这么不耻下问,觉得坛朝下一代还是有救的,这么关心民生可喜可贺。

    皇帝龙颜大悦,大臣想要多探听点消息,在皇帝那成了关注民生的表现。

    嫌弃起人来嫌弃得要死,脑补起来也脑补得富有想象力。

    其实皇帝他哪里是真满意众大臣,是在他执政生涯的最后几年里,他想安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