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斩妖除魔,是以另外一种方式保护百姓。上个月,仙门还召开十年一度的仙门问道大会,其目的就是提携后劲,共护苍生。就拿玄机派立派宗旨而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可见其护国安民的之志。所以国若有难,如有诏令,仙门必应。”寰宇说的字真句切,康强有力,朝堂之上一时五人反驳。
皇上拍手叫好:“清平郡王在仙门求学十五年,熟悉仙门情况,这些下发给五大门派、八十世家的诏令就由你来拟定。清平郡王听旨。”
寰宇道:“臣接旨”
皇上道:“清平郡王龙寰宇,天资聪慧,品学兼优,心系国家安危,百姓福祉,学成归来,卽献良策,特封八珠亲王,统筹抗蝗、抗疫、安民、抗战等诸多事宜,事后举行封王仪式。”
寰宇道:“谢皇上厚爱,但寰宇无德无能不敢受此封赏。抗灾等事宜,寰宇定不负所托。”
周宣也进谏道:“五珠以上亲王乃皇家皇子才能有的殊荣,况子和父同为八珠亲王,实为不妥,还望陛下再行考虑。”
皇上喝道:“不用考虑,十七年前我破格为宇儿十二岁封王之时,已经将他作为我的皇位继承人,你们想想当年圣旨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你有百龙之智,望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振兴龙舟大地。’”皇上重复着曾经的旨意,各大臣才醒悟原来当年皇上亲封郡王的用义是在一步一步为寰宇铺路。
寰宇道:“万万使不得,臣十五年来未为皇上分忧,百姓解难,如今刚归,仅是进谏抗灾策略,还未见成效,怎敢冒然领赏,况皇叔父正当壮年,他日必填龙嗣,寰宇必定尽心尽力辅佐,万死不辞。”
皇上起身道:“宇儿,名不正则言不顺,我给了你统领抗灾的重任,怎能不匹配与之相应的权利和地位,一个郡王行事不便。你若觉得八珠亲王和你父王并立有愧,就暂且七珠,不容商议。我龙舟大地的王,向来以贤者居上,我就是从叔父那里继承的皇权,你也必定继承我的皇位,不管我有没有龙嗣,这一点也不容商榷。今日先退朝,你随我来御书房,我们叔侄二人一同制定详细赈灾策略和拟颁发给五大门派八十世家的圣旨。”
寰宇见皇上态度坚决,不好在拒绝,说道:“谢主隆恩,寰宇定不负所望。”
其他大臣一同跪下道:“皇上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退朝...”
叔侄二人携手来到御书房,彼此交换意见,将整个抗灾政策系统化、完整化。寰宇十五年远离朝堂,整个朝堂的人事变动,他并不熟悉。所以他只是列出各个岗位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的人带领,由皇上人命匹配人员。
寰宇道:“皇叔父,抗蝗的系列政策可由刘县令全权负责,但刘县令临危受命,虽有显怀天下之心但性格过于软弱,需要一个有胆识、魄力、可以统筹军民和八十世家的家主,调动人事,遇不合格官员可直接撤免。”
皇上回道:“论胆识和魄力,非飞龙将军莫属,文英稍逊一些。”
寰宇又道“那就飞龙将军,可让其与琅琊王氏王玉博配合,他修为颇高,为人礼貌谦虚。跟随王太医的人需要体力好,功夫不必可少,派一些吃苦耐劳之人。另外还应是熟悉了解灾区官员之人,这样能和地方实现很好的配合。”
皇上说道:“各地方官员的推荐任命,十有八九出自尚书省,就让李尚书、孙尚书一用前往,另让让文英带着入伍不满三年的一万新兵配合。两文一武,加上十名资深太医,应该可以应对。”
寰宇从小便很钦佩皇叔父,杀伐果决,如今任命官员同样干脆利落。
寰宇又道:“后方补给官员一定要是亲民爱民,清正廉洁之人,决不可出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现象,还需配上刚正不阿检查员监督。”
皇上说道:“这个好办.....”
叔侄两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一边交换意见,一边安排人事。两人都觉得开心顺畅,丝毫没有再打一场严酷的考验的压力。
皇上此时无比欣慰,十五年前还是他一边指点侄儿,一边交流意见,如今侄儿完全可以顶起一片天,为自己出谋划策。他更为自己能有这样的而继承人感到骄傲。
派给五大门派,八十世家的密函懿旨则是由寰宇起草,与以往下发的圣旨不同。这一次是邀请而非命令,态度和蔼,语气真诚。皇上过目后叔侄二人亲手写下亲手写下每一封信函,并配上皇家金箭,以表志诚。
叔侄二人鼓作气接连写完所有要下发的圣旨,然后打铁趁热,即刻发行。
“飞龙将军接旨...”
“尚书省李尚书接旨...”
“太医院接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