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仟这个点压根没起床,更不要说跟他一起出来。
但这并不妨碍他发出对她的灵魂发出感叹。
潘雅宁一行三人,看他转头空无一人的位置,有点怀疑他的精神状态。
「能开车?」孟时拉开小面包的车门,扭头问潘雅宁的保镖。
潘雅宁看着带来的保镖坐进驾驶室,发动面包车,孟时坐在副驾驶往嘴里塞包子,喝豆浆,心想:
"买五个包子,一杯豆浆,揣在自个怀里带着,压根就是给自己准备的吧……"
她现在看不得有人在自个面前这般自在,决定把晚上"私聊"的话,现在就说出来:
「孟愈远先生,托人让我给你带句话。」
潘雅宁并不卖关子:「他让你明年清明去看楼三的时候,告诉他一声。」
楼三的骨灰被送回了西北老家。
孟时接替他成为「秦川」的主唱,于情于理明年都要去一趟。
老孟的意思是让孟时顺便去看看他,或者俩人在楼三坟头聚一下也行。
潘雅宁虽然不知道这俩父子之间有什么矛盾,以至于轻雪传媒那边都给他屏蔽了。
需要通过西北圈那位大导演带话,兜兜转转再由她带过来。
但父子不和,突然提起,总是不自在。
她探身,盯孟时的反应。
孟时三两下把包子咽了,拿出手机看一眼。
这个点夏琴同志还没上课,拨通号码,接通后,问:「还想见孟愈远吗?」
孟时等了十几秒没等到回应,说:「爱你。」
挂断电话,扭头对有点懵的潘雅宁说:
「你让孟愈远活到那个时候再说吧,我妈还没想好。」
虽然有时候没有直接拒绝,大抵是有点念想。
但孟时不会去替夏琴决定什么,也不会要求她在多少时间里做出回应。
等她想好了就说,说完了孟时就做。
没想好,那孟时就等。
没那么复杂。
到租住的民宿,摄影指导季红婷和副导演冯杰伟,已经和美术指导叶柳新去布景。
孟时本来就是通过行生老和尚的「面子果实」,让法雨寺开一扇「方便之门」,让剧组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拍摄。
让人给开了方便之门,剧组自然也不能让人家不方便,所有场景都是用的时候搭,用完就拆。
时间紧,任务重。
孟时招呼来剧组化妆师给潘雅宁上妆,自己坐在她的侧面,拿出几张打印好的纸,把其中一张递给她。
这是一张彩绘的观音像。
五彩悬塑的假山,山上祥云缭绕,峰峦叠嶂,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
头戴宝冠,露臂赤足,秀丽端庄,神采奕奕,左足踏莲,右足屈膝,面露笑意,双手抱膝,俯视众生。
孟时迎上潘雅宁疑惑的目光,说:
「这是隆兴寺摩尼殿内,重
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的五彩悬塑观音像。
因为平时观音塑像多为坐北朝南。
这尊观音塑像坐南朝北,便又被称作"倒坐观音"。」
等她仔细看过,孟时又抽出一张递过去,这是一副篆刻的古朴楹联:
问菩萨为何倒坐。
叹众生不肯回头。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
孟时给潘雅宁详细讲述了观音像和楹联的出处后,把一页剧本递了过去。
【外、日、山脚。】
【玄奘问一煮茶的老妇人。】
潘雅宁把心神投入剧本,嘴里不自觉的按照剧本给出的情绪,同时将两个角色的台词都念了出来。
「老施主,我看这壶中之水早已煮沸,为何您还任它翻腾?」
「本就是一片水深火热,自然会有翻腾,看你只顾埋头赶路,不如尝尝我这一壶清苦,可否煮沸人间?」
「老施主,我方才是做了一个梦吗?」
她念到这里,停住。
通过这句台词,潘雅宁知道这不是完整剧本,中间缺了一段。
两段台词之间,穿插了一个「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