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我是朱祁镇》

第二十八章:准备(三合一长章)(4/5)

》来播撒自己的政治理念。

    甚至没发两期,户部主办的《大明报》就开始发文章批驳《皇明时报》,让一辈子没见过这种阵仗的老百姓看了个过瘾。

    朱祁镇早有预料,这种事哪是那么容易的?别的不说就单凭一个世袭荫叙取消,就是所有官员不能容忍的。

    更何况还有什么火耗归公、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规矩,就算他想以身作则,臣子们也会“心疼”他拒绝。

    对,所有的这些旨意,除了最后一条提拔曹鼐为内阁大学士外的,全都被臣子们以同一个理由反驳。

    “皇上是天子,当受天下供养。”只要朱祁镇还要被养着,那官员们享受民脂民膏的合法性就在,就能以各种理由拒绝朱祁镇的旨意。

    自那天起,真正追随朱祁镇的大臣,竟然只剩下了半个人。

    之所以说半个人,是曹鼐要依靠朱祁镇抗衡于谦,可他也不想子孙没了依靠,自己没了那大笔的收入,只能游离在朱祁镇之外。

    幸好锦衣卫几经清洗,现在终于干净了,倒也不会让朱祁镇没了耳目眼睛。

    似乎是不想跟朱祁镇闹得太僵,于谦事后将陈循免官处置,那些个参与其中的官员,或轻或重的被处罚了。

    甚至还一改自己的作风,隔三差五的都会去宫里请安。

    这不,过了半年还是雷打不动的,刚出正月便急匆匆的来到乾清宫外求见。

    “皇上,于首辅来了,您看?”金齐小声说。

    “曹吉祥跟曹鼐跟石亨是干什么吃的?到现在还没有搞定吗?”朱祁镇说了句不相关的话。

    “让他回去,朕不想见他,有什么事让曹鼐跟朕说。”朱祁镇对金齐说。

    金齐却说:“于首辅带来了春闱的考官名录,还有考题范围,请皇上圈定,这眼看着时间就要到了,要不皇上还是见见吧?”

    朱祁镇瞅了一眼金齐问:“你干爹最近跟你有书信来往吗?算了算了,请首辅大人进来吧。”

    脚步声渐渐清晰,朱祁镇闭上眼睛不想被污染。

    “臣于谦叩见皇上,恭请皇上圣安!”

    耳边传来于谦的声音,朱祁镇倒也没有摆什么架子,嗯了一声指着一边的绣墩让人坐下。

    敲了敲桌子,金齐懂事的将奏疏送过去,拿过册子之后,朱祁镇仔细看了一遍,发现考官人选与乡试一致,倒是少了点抵触。

    后面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摘出来的,策论则是从用兵征税甚至是科举制度优化几点出发,草拟了几个给朱祁镇看。

    尤其是那个科举制度优化,透露出浓浓的和好意味,看的朱祁镇都是一缓,差点就露出了好脸。

    不过毕竟也是做了快十年的皇帝了,朱祁镇不露声色的将奏疏放在桌子上,食指轻轻敲打桌面发出咚咚的声音。

    “曹鼐是礼部尚书,应该主持这次的春闱,不过策论要换一个题目“天下为公”,附试朕要亲自去看,加考一道天文地理。”朱祁镇如此说道。

    于谦没有讨价还价的动作,仿佛是被朱祁镇驱虎吞狼之策给吓住了,答应一声起身告退,看的朱祁镇也是一愣一愣的。

    “难道朕的策略见效了?”朱祁镇自己都不敢确定。

    不管怎么说总算是个好的开始,一时间他的心情也轻松起来,不用再为时间仓促准备不妥而担忧。

    至于于谦回去之后,看着满院子的大臣,郑重的摇头。

    “难道皇上还始终不能放下这种幼稚的想法吗?这天下是他的天下,也是我们这些士大夫的天下,怎么能如此任性呢!”陈循说。

    “廷益!到底怎么说的,你别光摇头啊!你说出来也让我们心里有个底!”王直问。

    于谦没答话,摊开手里的奏疏,露出里面四个大大的的朱批。

    趁着围观众人上前观看的时候,于谦说道:“皇上还说要给附试加一道天文地理类的题,他会亲自去看。”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他们最怕的就是读书人的地位受到威胁,这比他们一家的荣辱兴衰还要重要,这关系到以后天下的归属。

    若是开了这个先河,那以后再也不是读书人与皇家共天下的局面了。

    “如此,我们只能做做坏的打算了。”杨善说道。

    京师襄王府,从这开始,大晚上的也有人来求见拜访,甚至在深夜中,内阁首辅于谦也曾出没在他的官邸内。

    除了襄王府之外,京中最热闹的不是皇宫,而是武英殿大学士蒋琬的家。

    自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