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即大宋》

第七十一章南方战事(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找到赵桓这里的是贤福帝姬赵金儿,也就是皇室的二十七姐。

    老赵家给女儿起名着实是非常接地气,不是金就是福。比如十四姐叫赵富金,第十八姐叫赵三金,二十九姐叫赵金珠,三十姐叫赵金印。

    充分体现了这个男尊女卑社会对女子的敷衍与轻视。

    从带御器械那里听说贤福帝姬请求觐见,赵桓颇有几分惊讶。

    经过上次的家宴,  赵桓的铁血与冰冷给他的兄弟姐妹们留下了非常恐怖的印象。而且赵桓下了诛杀令,搜山检海以取赵构首级,导致兄弟离心。事实上他的那些弟弟妹妹们都很不待见他这位大哥。

    赵桓也乐得清静,本来跟他们就是一群陌生人,非要表现得兄友弟恭,亲密和谐,  赵桓也不太有那份演技。

    不过既然妹妹要求见,  赵桓也没有躲着的道理,便放下大臣上的札子,  说道:“让她进来吧。”

    随着帝国版图迅速恢复,赵桓最近深深体会到了当皇帝的无聊。

    这些地方大臣有事没事就要上几分札子,有的是请示南方水果熟了,请进献几箱给官家尝尝。

    有的是最近群盗、匪患都平定了,道路通顺,请求进献一批土特产到东京。

    当然最多的就是那些肉麻的话。无数大臣表示自己对官家日思夜想,请求进京见见官家天颜。

    这些人多数都是在南方叛乱中选择坚守城池,不肯屈从叛军的大臣。

    随着神武右军横扫江南,秩序逐渐恢复。这些人第一时间过来拍马屁、请功。

    后世人没经历过皇权的恐怖,都以为士大夫猖獗不可一世,好像皇帝不顺他们意,他们就能让皇帝暴毙。

    事实上在极度恐怖的专制皇权下,皇帝一言能决定数万人生死,这些士大夫哪有心思想这些大逆不道的事情?他们是想尽一切办法在皇帝面前露脸、刷存在感。

    都是坚守在叛军腹地的忠臣,皇帝对千里之外的大臣一无了解,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说过。

    谁能升迁,  谁默默无闻。还不是靠拍马屁?

    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皇帝一句话,  这位大臣就是国之栋梁,自此简在帝心,平步青云。不用一两年就能进入朝廷中枢,参与国策决断。

    而不会拍马屁的,皇帝都不知道这个人存在。还升什么官?

    就这种情况下,士大夫还想让赵桓暴毙?他们乞求赵桓别心情不好,将他们贬到岭南就不错了。

    这也难怪嘉靖、万历这些皇帝都不爱看奏折。

    赵桓的感受就是,大部分札子都毫无营养,纯属浪费生命。

    不过在这些废话连篇的奏折里,赵桓也能分析出一些有用信息。

    那就是神武右军在江南的平叛十分顺利。基本上奏折里都不怎么提叛军,各位大臣提到比较多的是群盗、暴民。

    已经是五月末,神武右军迟迟未归,就是在南方平定散乱各处的群盗。

    而赵构这会儿已经逃到大海上了,正在遥控指挥士大夫们继续抵抗。不过兵败如山倒,一战覆灭了十四万主力军队,这些士大夫们仓促间实在组织不起多少叛军。

    这个小朝廷不得不给各地的群盗许诺各种官职,例如在道州、贺州的曹成,  拥众十余万人,已经被封到了南昌郡王、镇南、宁国、宁远三镇节度使、太保、荆襄、江东诸路诏讨使、枢密使。

    曹成风头之盛,哪怕在东京都有所耳闻。岳飞为了平息后方物议,  不得不派出了军中第一猛将张宪亲自率军过去讨平。

    赵桓整理思路间,一名身穿淡青色衣裙的少女走进大殿,端端正正的向赵桓拜了个万福,说道:“金儿拜见大哥。”

    软糯的声音令赵桓浮躁的心情都有所平复,赵桓抬头看了一眼这位贤福帝姬,与印象中骄纵的公主不同,她眉眼十分青涩,很显然才刚刚加笈。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

    内侍已经提前向赵桓介绍了赵金儿的排行,所以赵桓平静的开口问道:“二十七姐免礼,今日有何事情要见朕?”

    赵金儿没有赵桓这么生冷,声音带着软糯,说道:“大哥,金儿今日是想找大哥帮个忙。”

    她的语气十分亲切自然,即便赵桓这种钢铁直男,也觉得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妹妹找哥哥帮个忙,又有哪个哥哥忍心拒绝?尤其对方温柔乖巧,明媚可爱。

    赵桓便没做多想,问道:“是什么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