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田地里那点粮食。
早上出门求上天保佑,晚上回家求官员仁德,只希望今年能吃几顿饱饭,能挨过这个寒冬。
现在这个年份啊,饿死人太常见了,稍有天灾,那就准备卖儿卖女吧。
天灾再加上兵灾凑一起,那就准备吃人吧。
刘备没来上党之前,每个村子到冬天的时候,不饿死、冻死几十个人,那都叫好年景...
这也就刘备来上党后,靠着上党的财力,去年冬天大力赈灾,才没导致冻饿而死的事情发生。
...
走的越多,见得越多,国渊胸中的怒气也越发的蓬勃,也越发的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胆子是多么的沉重,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当初应该多多学一些农事,就算是能让百姓多打个一两斗的粮食,那也对得起恩师传授的孔孟之道了。
这比他战场杀敌还要荣耀,可惜他懂得也不多,他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百姓。
本来国渊来刘备这里,是打算建功立业,在战场上博个荫蔽后代的。
等接触到农业后,他才发现,这比沙场建功还难,但也比沙场建功更加荣耀。
刘备告诉他常年种地的老农有一些会种的很好,要是想让所有人都像那些老农一样多产粮食的话,你就去寻找那些老农,和他们谈谈,看能否得到那些不起眼的技术,于是国渊跑遍了整个上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哪一片粮食长得最好。
然后去找这片田地的主人,去询问技术。
国渊跑了六个月,跑遍了整个上党,将能找到的技术都找到了,也都尽可能的传授给了其他人,甚至国渊为此,还专门去给他老师送了一封信,想要让其师从农家那里借阅一些种田的书籍。
后来,在国渊的不懈努力下,上党的田地里,都撒上了粪肥,可能在上党,老农都不一定每天出门除草。
但国渊,不管风里雨里,皆出政务厅,骑马远赴上党各地,观察作物长势。
说真的,在上党诸人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很是佩服国渊,因为他们做不到。
他们能做到发展民生、定下大计,理顺财政,唯独这种费力、费时、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他们做不了。
不得不说,有的人,天生就是这块料。
原来的历史里,国渊就是代替曹操,掌管曹操麾下所有屯田事宜的屯田官,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乐于这项事业。
要知道,屯田这玩意对百姓来说,可不是什么英明政策...
一说屯田...
刘备抬头望向天空,捋着胡须,内心阴恻恻的想到。
【原来曹老板麾下的枣祗,被自己用了一把假种子,骗到越南找土人打架去了...
原来曹老板麾下的国渊,被自己用了一本书,从郑玄那里换来了...
曹老板的屯田事业,怕不是要黄了...】
刘备摇了摇头,将脑海中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晃出去后,看着国渊说道。
“子尼啊,一会你是帮这些老农忙秋收,还是随我回【长子】?”
国渊见刘备都快把自己篮子里的果干吃光了,不经意间颠了两下篮子,见蘑菇终于覆盖到果干上后,缓缓道。
“玄德公就先回去吧,我今天晚上就在村里睡了,这两天天气还不错,帮着村民收一下粮食。”
刘备听到国渊这番话后,当即点点头,顺便把手伸进竹篮子里。
“玄德公,少抓些,你给我留俩。”
国渊无奈的看着刘备在那扒拉半天大蘑菇后,抓了一大把果干走了...
....
刘备咀嚼着果干,打算回去的时候,再路上碰到热闹了。
因为刘备地处并州,境内也有不少商人去匈奴那里贩马,至于他们贩马的优劣程度,完全看那天交易马的匈奴人,心情是好、是坏。
心情坏了,直接塞给那些马贩一堆劣马,如果马贩不要,那么直接就将你拉黑,下次再去匈奴买马,人家不卖你了。
心情好了,还能从匈奴那里买到一些中等马。
至于上等马,那就不要想了。
那都是单于留着送人的。
刘备刚来上党的时候,就收到了十余匹上等马。
此时,这个热闹也是和马有关。
刘备看着那个马贩子牵着十余头马,被人堵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