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天下百姓死光,这老家伙也不见得动容。
亏他还顶着个光头。
甄武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又问道衍:“大师觉得新皇上位后的政策是否是对的?”
道衍不假思索道:“削藩以集皇权,免政令不通,施仁政减刑法,某求天下之心,怎能不对?”
说着,道衍眼睛看着甄武,仿佛他很诚恳的真的这般认为。
甄武却不相信道衍真的是这般看法,不过他还是说出了他的心中所想:“初登皇位,军心不稳,便削北方塞边之王,足见眼光之短,施仁政减刑法,却重文人而抑武将,心中只有江南没有漠北,又见格局之小。”
甄武说到这里,看向北方草原的方向,顿了一下道:“如此政策,长此以往,这天下新皇可守得的住?前宋软弱可欺历历在目,难道要重蹈覆辙?只为了博得一些文人士子之心?”
“大宋不好吗?士子归心,繁华荣盛,百姓富足。”
“好,不过大明能更好,因为我汉家人的疆土,从来也不只是江南,我要的富足是大江南北皆为富足,如今我们生在大明,生在这个可以去比肩汉唐的时代,为何不去重现或是超越汉唐光辉,何必比较前宋?”
道衍哈哈大笑起来。
甄武也笑了两声,接着道:“其实我只是个武将,富足不富足我管不了那么多,我要的很简单,北平是我的家,漠北也要是我的家,再往北,往南,往东,往西,都是我的家,新皇做不到这一点,殿下却可以,更何况天下军人皆以开疆拓土为荣耀,他们明白新皇给不了他们这点,这般情况我又岂能没有信心?!”
“好一个信心。”道衍笑的更开心了,他没想到从甄武嘴里,还能听到造反这事,能有这么高尚的理由。
他突然发现他越来越喜欢甄武了,比他还会给自己戴高帽,突然心血来潮道:“听说你刚生了儿子?”
嗯?
甄武疑惑的看向道衍。
道衍笑道:“若是不嫌弃贫僧才学,让你儿子拜我为师如何?”
“当和尚?”甄武脸有点黑。
道衍脸一下子也黑了。
甄武哈哈笑了两声:“开玩笑开玩笑,大师不要这么严肃嘛。”
道衍并不觉得这点很好笑。
和尚不丢人。
两人一边聊,一边向着城中而去。
……
等到道衍回到庆寿寺后,先是把积累的事情处理了一下,然后叫来一个小和尚,他问道:“事情办的如何了?”
小和尚回答道:“已经把湘王被逼自焚的事情,传扬了出去,相信很快就能让所有百姓都了解到事实真相。”
道衍点了点头,随后又叮嘱道:“我之前给过你都司军卒家中的地址,可还记得?一定要多在军卒家中附近下下功夫,多利用信男信女,让军卒和其家属,有意识的知晓跟随燕王会飞黄腾达,和燕王做对会下九幽地狱,不得超升,这些事情应该不用多教你吧。”
老和尚心中的信仰,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而且还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工具。
“明白。”小和尚说道,也不觉得为奇,也算是有什么样的主持,就有什么样的小沙弥。
“行了,下去吧。”
道衍挥退小和尚后,侧头看向外面开满花瓣的梨树,阳光照射在上面,很是好看。
他突然又想到和甄武的一番谈论,嘴角不由自主的挂上笑意,他虽不在意输赢,但是能赢肯定是好的,而且按照甄武所言,若燕王得了皇位,在甄武等人的协助下,做出一番丰功伟绩。
这造反,兴许不见得会遗臭千古。
他虽然不在乎。
但是能香,肯定也高兴。
……
就在甄武他们加紧准备的时候,时光匆匆流逝,北平城的诸位,谁也没时间多关注朱高炽三人到了京师后,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一直到了四月末。
本来平静的大明,一件事突然又震动了所有人。
朱允炆动作利索的把齐王和代王,如闪电一般的连续拿下,废为了庶人。
这消息传到北平城后,甄武再也坐不住了。
他隐隐感觉到北平城上悬着的那把剑,就要斩了下来。
当削藩成了习惯,当王爷被废不再被惊讶,当朱允炆聚起大势时,朱允炆岂还会在意朱棣是不是真疯?
甄武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