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243-告密与告密(3/4)

br>
    夜晚,夜深人静时,倪谅在床上依旧翻来覆去睡不着,他脑海中不停的闪过朱棣,甄武等人的面容。

    之前他内心深处不是没有暗暗后悔过和甄武家悔婚,当时也曾幻想过,若是和甄武家结亲,他家现在又该是何种模样。

    可现在他是真觉得庆幸。

    幸亏悔了婚。

    要不然这是要诛九族的大罪啊!

    他们怎么敢?

    真是一群疯子。

    倪谅想着想着,不知道到了什么时辰才迷迷糊糊的睡着,等到第二天,倪谅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告知张昺和谢贵,他想要再确定一下。

    他装作往常的样子,照常来到了燕王府,可这时候他多了其他的心思,闲暇时总想着试图往燕王府后苑溜。

    可是燕王府审查严密,他根本去不了后苑。

    不过,他流连在后苑的院墙边时,却在鸡鸭的叫声外,隐约听到了一丝打铁的声音,这让他彻底确定了,朱棣确实在为谋反做准备。

    当天下午,他便直接从燕王府出来匆匆去往了都司衙门。

    都司衙门里的谢贵听闻了这件事,连忙让人把张昺和张信叫了过来,三人听到朱棣试图谋反的消息,都是惊的半天缓不过神。

    最后还是谢贵先回过神,镇定下来。

    他开口道:“这样,咱们赶紧给皇上奏明此事,同时…”谢贵看向张信道:“你把士卒收拢起来,让士卒严加防范燕王府,一旦皇上下旨指示,咱们直接带兵围了燕王府,咱们有三万人,不怕燕王有什么其他心思。”

    张信应是。

    随后,几人开始商议如何给皇上上奏,等到词句斟酌好后,由张昺执笔书写,几人皆具名其上,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往南京城。

    而谢贵又几番调兵遣将进行安排,准备随时逮捕朱棣,这一番安排几人心中都安定了下来,觉得朱棣插翅难逃。

    等到几人散后,张昺,谢贵,倪谅心情都比较激动,觉得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而张信走在回家的路上,却有些心事沉沉。

    他替朱棣不甘,自洪武后期以来,他没少听闻燕王朱棣在战场上取得的成绩,在他看来朱棣这个藩王真的是扬威域外,更何况他父亲曾在燕王部下任职。

    张信一路想着,到了家中后依然有些坐立不安,他本能的想要找他母亲聊聊天,可他发现他母亲并不在家,询问后才知母亲去了庆寿寺上香。

    他知道他母亲心善,在父亲走后开始礼佛,其中主要也是在帮他赎战场的杀业,祈祷他长寿,免得和他父亲一般,落得个壮年早逝的下场。

    而这时候,张母刚刚从庆寿寺出来,她与丫鬟上了马车,向着家中慢慢行去。

    张母仿佛依旧在回味着在庆寿寺的听闻,感叹道:“这里的大师讲的真好。”

    丫鬟笑着捧张母:“可不嘛,奴婢以前还不觉得,现下也觉得佛法无边呢,而且像您这般心诚,就像大师说的,定能保有您和老爷长命百岁。”

    张母听了这话,确实开心,不过佯怒谦虚。

    “你小丫头懂什么,想要长命百岁,富贵长存,还要像大师所说的那般,不可为恶,更不可助纣为虐,说起来北平真如大师所讲,还真是洞天福地呢,也不晓得咋回事,我自来了北平,这身体都觉得轻快了很多。”

    丫鬟笑道:“大师不是说了吗,这北平可是有龙气的呢。”

    “也对。”

    ……

    两人一路闲聊,也不觉得时间流逝,很快就到了家里,张母在小丫鬟的扶持下进了后宅,竟发现自己儿子一直在她屋里坐着。

    张信看到张母进来,连忙起身招呼道:“娘,你回来了。”

    张母笑眯眯的点头。

    张信说道:“我看娘今儿心情不错,您想吃点什么?我让人早早去准备,您出门走了一遭,当吃些好的,不能亏了娘的身子。”

    “瞧你说的,就走着几步路,还能亏了身子?这些日子变着花样照顾娘的胃口,娘晓得你一片孝心。”张母为自己儿子的孝顺很是开心。

    不过,知子莫若母,这简单的一会儿,她便瞧到儿子心中存了心事。

    于是,张母开口问道:“你可是有什么烦心事?来吧,坐下和娘好好说说。”

    张信纠结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不愿意母亲跟着他一块操心。

    可是张母佯装恼怒:“说不说?你以为你官当的越来越大,娘便给你出不了主意?当年你爹还不是事事和我商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