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305-朱高炽的智慧(3/4)

一段落的时候,朱棣却悄悄的来到了他这里,朱棣想了一下午。

    朱高煦煽风点火的给朱高炽上眼药,他一方面是怕长子那天有个意外,早他而亡,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朱高炽真的走错了路,所以不愿意打击朱高煦的积极性,以及朱高煦好不容易在军中建立的威望。

    他需要一个备胎。

    但现在备胎挑的事有点过分了,这就让他有些不乐意了,问题这事他还不能亲自动手,他怕一不小心把备胎搞的心灰意冷的气一放,从此瘪了下去。

    所以朱棣想来想去,还是想要让甄武稍微压一压朱高煦。

    当甄武听到朱棣的意图后,心中忍不住的又吐槽起来,怪不得朱棣当了皇上后,朱高炽和朱高煦能明争暗斗许多年。

    都他娘的是朱棣自找的。

    甄武没好气的说道:“殿下不必再忧心了,午后的时候我与高煦聊过一阵,我看他的反应明天应该就主动偃旗息鼓了,咱们还是静等世子那边的反应吧。”

    朱棣听到这话,神情明显一松,这让甄武看的忍不住翻白眼,朱棣此刻哪还有什么明君的模样,活脱脱一个挂心俩个儿子的老父亲,还是糊涂的老父亲。

    可让甄武没想到的是,朱棣的糊涂,竟能超出他的想象。

    等到朱棣回去后,让人一打听,听闻朱高煦午后被甄武说的在外面站了小半天,他不由得开心担心起朱高煦了,生怕甄武把朱高煦打击的太过严重。

    朱棣思索了一会儿,让人去把朱高煦叫了过来。

    俩人一见面,朱棣就煽情的开始夸起了朱高煦这几年的功劳,来回说着朱高煦多么多么不容易,直把朱高煦说的眼泪横流的,抱着朱棣的大腿,喊着爹。

    这也就罢了,朱棣最后话锋一转,又说到了朱高炽的身上,他讲着朱高炽身体自幼不好,常常犯疾,以后啊,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朱棣劝着朱高煦不要灰心,要勉励。

    这把朱高煦说的眼泪横流的同时又放着光,这若是让甄武见到这一幕,指定看出来,朱高煦快要被朱棣给忽悠瘸了。

    朱棣俩人的这一番谈话,聊了很久,最后当朱高煦走的时候,本来因为甄武的话有些瘪下去的他,再次鼓的饱满起来,这把朱高煦得意的,把甄武说的要修心的话,一下子抛之脑后,又变回了那个走路带风,牛的二五八万的朱高煦。

    这是甄武万万没有想到的,只能说一切事情皆有因缘,不是一个人说改就容易改动的了的。

    而当朱高煦离去后,朱棣站在窗前向着北平的方向望了好久。

    备胎引起的问题,在没有伤及备胎的情况下,成功的解决后,朱棣开始担心起了大儿子。

    他内心深处,真的怕大儿子行差踏错,说到底他不愿意因为这个事就强行换胎,这不仅对他是个心理打击,对徐妙云,对整个燕军来说都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不过他并没有担心多久。

    仅仅只是过去了两天,朱高炽的回应便送到了济南城。

    朱高炽的处理出乎了朱棣,张玉,朱能等所有人的预料,即便是朱高煦面对朱高炽的处理,也不得不在心中写下了一个服字。

    而且这件事在甄武看来,再没有比朱高炽的处理,更为高明了。

    朱高炽的处理可以说,干净利索,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的破了朱允炆的离间计。

    因为朱高炽把朱允炆派去北平的锦衣卫千户张安,以及张安所带的朱允炆的密信,全部送来了济南城。

    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是那封密信,完好无损,根本没有开封。

    这代表着,朱高炽在见到张安后,信件看都没看的,就让人把张安扣押起来全部送到了济南城。

    利诱?

    朱高炽的这种态度,足以表明朱高炽不为所动的决心,同时也足矣破解军中对他的中伤。

    朱棣看着这一幕,唏嘘的感叹道:“吾儿聪慧,吾险些冤了吾儿。”

    说完,朱棣大怒的起身看向南方:“这一切都是朝廷的奸计,想害我父子反目,孰不可忍,众将听令,整军备战,随我南下讨个说法。”

    众将齐声振奋应是。

    一场针对燕军的风波,吵吵闹闹了几天后,就这么简单的被朱高炽化解了,可对于朱高炽和朱高煦来说,两人的争斗,却自此初见端倪。

    不过这点暂时还不算重要,重要的是马上要进行的南下之战。

    这一年,他们必定要一鼓作气的打进南京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