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得以安然无恙的全然度过长江。
而渡过长江后,朱棣亲自领军直扑镇江。
镇江为渡江后最近的一所重城,更是扼守咽喉要道,避不开,也不能避,然而只要他们拿下镇江后,京师便犹如火烧眉毛,危在旦夕。
这时的镇江之人早已得知长江上的舟船皆投降,惊慌中也在猜想着城中守将会如何做,能不能抵抗住。
然而守将没让他们猜想多久。
等到朱棣率领大军至镇江城下,镇江守将童俊率众出城献城投降,朱棣大喜安抚了一番童俊之人后,率众人入城。
至此,他们距离京师好似近在咫尺,旦夕可至。
而朱棣日夜期盼的结果,终于也愈发的熟透了。
……
江上舟船依旧镇江皆降的消息,如同一道龙卷风似的传入京师,也把京师的心理防线摧毁的七零八碎。
朱允炆在朝堂上,再也在龙椅上坐不稳了。
他来回徘徊着,惊恐的担忧着。
朝堂上的诸臣默然看着,皆不发一言,谁也不知道他们都在打着什么样的心思,但是想来也不难猜。
这种危在旦夕之际,多数人是那林中鸟,想要各自保命。
毕竟朱允炆不是朱棣。
他做不到那种带领着班底,齐心协力的困兽犹斗,而朱棣也不是朱允炆,会给朝堂诸臣万众一心的机会。
方孝孺看着诸臣的神色,心中大感不妙,想着他们若要举城坚守,必要坚定一下诸臣之心。
而坚定信念,杀人见血便是最佳办法。
方孝孺慢慢的把眼睛放在了李景隆的身上。
李景隆身份官职都高,最适合做那儆猴的鸡。
方孝孺想罢,心中一定,站出来冲着朱允炆开口道:“陛下,坏陛下大事,害陛下至此境地者,皆是拜此贼所赐,请陛下诛杀此贼,以定守城之心。”
说着,方孝孺直接在朝堂中,开始联络起削藩铁杆,而那些人也都不傻,知道这时候不能再犹豫了,十几人齐齐动手把李景隆当朝拿下,跪伏在朱允炆的下方,然后皆叩首乞求朱允炆诛杀李景隆。
李景隆大惊。
立时便知道自己处在了生死边缘。
当即想也不想便开口大骂道:“呸,害陛下至此境地者,皆是你们这些奸臣所为,是你们逼得燕王起兵靖难,没想到如今还敢一意孤行,莫不是真要害了陛下性命才罢手吗?”
说罢,李景隆连忙向着朱允炆磕头道:“陛下,燕王与陛下的血亲之情,皆是坏在这些人手中,请陛下下令诛杀此等奸臣,微臣愿入燕军,帮陛下与燕王再续亲情之谊,以平燕王之气,想必燕王定不会做那逾越之举。”
烦躁的朱允炆眼睛一亮:“那你便替朕再入燕军,你去和我四叔好好说上一说,就说朕已经知道错了,愿意割地许他,也算朕求他,让他快回北平吧。”
方孝孺等人大惊连忙皆道:“陛下不可啊,再去言和,岂不是自断死战之心。”
李景隆却不管这些人,只把君无戏言这四个字当救命稻草,直接磕头道:“微臣领命。”
说完,李景隆看向方孝孺等人,问朱允炆:“陛下,那这些人…”
朱允炆看向这些人。
这些人还劝着朱允炆不要再求和,诛杀李景隆。
可这个时候的朱允炆,真的被朱棣打怕了,是真的一点不想再打了,但凡有点求和的机会,他都不想错过。
不过他看着这些人都是对他忠心耿耿之人,心中也不想为难他们。
朱允炆叹了口气,一挥手道:“曹国公先去吧。”
李景隆大感可惜,不过这对他来说也不重要,保住性命就是好事,等到了下朝后,李景隆啥也顾不得做,带着朱允炆给他安排的其他求和之人,便匆匆忙忙的向着燕军去了。
等到了燕军之中,李景隆和朱棣相见后,两人默契的对视一笑。
李景隆再次把朱允炆的割地求和的事说了一遍后,朱棣心有准备的,照样理直气壮的把他那套只要奸臣的说辞拿了出来,算是拒绝了李景隆等人。
只不过这次给了李景隆几分面子,当着所有求和之人的面,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奸臣受到惩罚,他一刻也不会耽误当即便挥军回去。
李景隆会心一笑。
这对他来说有了交代。
对朱棣来说,也是瓦解京师万众一心的办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