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391-安南战役的收尾(3/4)

    ……

    九月初八,张辅沐成大败黎季犛,几乎全歼安南兵马,随后张辅带兵马不停蹄的追击而去,一路边杀边追,一直追到日南州奇罗海口,全歼安南残兵,黎季犛父子等人仓皇驾驭数舟而逃,最后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还是没逃脱出去,被张辅把他们一干人等全部活捉了。

    等到张辅押解这黎季犛一干人等,到达清化城时,已经是十月中旬了。

    大明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如爬犁一般狠狠犁了一遍安南全境,取得的战果不仅让安南所有民众心惊,就连周边的一些王国也胆战心惊。

    也他娘的太快了。

    一个安南这就没了!

    而这一战历时五个月,也终于落下了句号。

    这时候,甄武也不再推脱什么,在接过安南各州府的万民书,以及裴伯耆等人的请愿书后,又书写了一封奏折,让人快马送去了京师,请朱棣决断。

    此役共得州府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为大明开疆拓土,也吹起了永乐盛世的号角。

    之后。

    甄武在等待朱棣圣旨的日子里,找来了张辅。

    如今安南万民请愿,各阶层利益平衡,他把安南民众对于大明统治安南的反对情绪,降到了最低,接下来再由张辅镇压个一二十年,想必定能同化安南民众。

    而大明拥有安南这块地方,对于南洋半岛和探索海洋来说,其中的好处多不胜数,只要后人不废物,亦足矣利惠千百年之久。

    甄武对着张辅说道:“我接下来有些事情要去占城一趟,我走后,这里的事情你担起来。”

    这件事张辅早在之前也晓得,当即点头应下。

    甄武看着张辅,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叮嘱道:“等我从占城回来后,不出意外就会班师回京,到时候你需留下来镇守安南,这些日子你也算一算以安南的税收粮草,留多少大军最为合适,另外安南的情况我虽说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你依旧不可大意,多谨慎,多思考,施仁政的同时,不要忘了每年都要拉大军出去动一动。”

    张辅点头应是。

    之后,甄武又与张辅说了许多同化安南的方法,什么从文化上下手,尤其是针对于孩童的教育,培养他们敬爱大明之心,再就是安南民众迁移内地或者镇守安南军户落户安南的政策之类的。

    总之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

    张辅听着不由得有些钦佩。

    谁说将军不会施政,他觉得若是甄武从文,亦是首辅之材。

    甄武不晓得张辅的心理,他只是一股脑把他自己知道的,想到的说给张辅听,他是真心的希望大明更好。

    他是后世来的。

    清楚的知道历史的发展,现在已经从陆权渐渐的向海权发展,而之后海权会再渐渐的向空权发展。

    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中原这块地方,作为陆地霸主已经几千年了,想要在未来不受屈辱,必须要跟上转变才行。

    而中原想探索海洋,南洋半岛对中原的帮助那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安南的情况稳住了,大明才能接着把边境线往南洋半岛里面进行推进。

    想到这里,甄武叹了口气。

    说起来后世中国只是濒临一个太平洋,这不免让大陆受制于马六甲海峡,可云南离印度洋也只有短短四百多公里啊。

    这期间隔了一个缅甸。

    但说到缅甸,中国并不是没有统治过缅甸,也并不是没有往那方面进行探索。

    元朝时忽必烈便把缅甸的蒲甘王朝给灭了,成立了缅中行省,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把缅甸纳入国土,把势力范围推行到了印度洋周边。

    可惜明朝没有进一步的政策实施,大明前期在南洋诸国中还算老大,设立了‘三宣六慰’,各国虽说属于‘外夷’,但受大明的册封,然而等到安南独立出去,大明在南洋诸国中的控制力度便逐渐的减弱,等到缅甸出了能人,建立了东吁王朝,大明对于南洋诸国的控制,基本上算是烂到了家。

    甄武突然觉得很可笑,永乐朝郑和下西洋,可是威震四海啊。

    怎么就变烂了呢。

    甄武心有不甘的捏了捏拳头。

    若是有机会,他甄武这辈子定要让大明借助郑和下西洋的事情,逐步的把南洋半岛控制在手中。

    想到这里,甄武突然想到朱高燧是不是也该封王了。

    滇王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