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升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家伙。”
甄武一边郑重的看着,一边咋舌道:“这些王八犊子们,还真他娘的狠,这一趟下去,赚的估计都够一个百口之家吃上几年的了。”
这可比本本分分的做买卖强。
“可不。”柳升赞同道:“咱若不是有个爵位在,单领官职的俸禄,一辈子都领不了这么多。”
这倒没错。
说起来大明官员的俸禄算是低的。
当然这个低是看和什么比。
若说日常吃饭花销,那自然是够的,甚至在大明物价不高的情况下,过得还挺滋润,但是官员一般都需要迎来送往,聘养师爷下人,若是加上这些开销,相对来说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但这是朱元章定下的,谁也没办法,而且朱元章还把所有人都搞的没了脾气。
甄武记得早年朱元章在的时候,就有人和朱元章提议过俸禄不高的事情,但是朱元章是典型的农民思想,他对一亩地能产多少粮,一家四口一个月需要吃多少粮,算的门清。
而且朱元章也很清楚有多少粮就饿不死。
他根本考虑不到当官有什么难处,在他的想法中,这点俸禄已经足够让官员们活的好好的了,所以每当有人和朱元章提议涨俸禄的时候,朱元章就把这笔账给官员们算一算,直接把官员们算的哑口无言。
更让官员们来气的是,朱元章治贪还治的令人发指。
朱元章小时候吃过贪污官员的亏,对贪污恨的牙痒痒,期间不免如所有人一样,在面对不公时,会在心中暗暗发誓,等他以后发达了要如何如何。
其实大多数人发了这种誓言,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问题是朱元章真他娘的发达了。
还发达到没人能治的地步。
导致洪武年搞的严苛吏治下,哪怕到了如今永乐朝,都没有官员再敢说什么俸禄少了。
甄武这时点了点头,把柳升这趟收获挑出了一半,然后把剩下的扔给柳升,便让柳升下去了。
随后,他则坐在书桌前,提笔写了一封密信,连带着一半的好处,让人快马送去了京师朱棣手上。
而与此同时,甄武不知道,潮州蔡家在两个逃回来人的口中,得知船队被海盗袭击后,也派出了几个信使,星夜去京城给蔡庆报信去了。
因为蔡庆唯一的同父同母的弟弟,死在了海盗的手中。
……
几日后,朱棣先收到了甄武的密信,等他看完后,没好气的骂了一声:“狗东西,是真不安分。”
随后,朱棣便不当一回事的,丢在了一边。
一个走私商队,被甄武恰巧撞见,顺手收拾掉,在他看来不是什么大事。
更何况如今他们正为了兴舟下海的事犯愁,也没心思在意这种事情。
现下朝堂上对于此事依旧吵的不可开交,尤其礼部侍郎蔡庆,这家伙学识不错,能言善辩,带着一群反对的人,总是能把支持的人驳的哑口无言。
这让朱棣恨的牙痒痒。
然而,事情的转机却悄悄的出现了。
两日后蔡庆竟然告假了。
朱棣一查才晓得原来是蔡庆唯一的胞弟意外离世了,这让朱棣心中出了一口恶气,随后他便打算趁蔡庆告假的这几日把兴舟下海的事情敲定下来。
可没想到事情还没敲定下来,蔡庆竟然又急慌慌的上朝了。
这一日,蔡庆站在大殿之中,听着众人为了兴舟下海之事吵作一团,他则低着头默然的一言不发。
他好似好几日未睡一般,身形都有些消瘦,脸上挂着悲痛之色,意志消沉的仿佛像一只断了嵴梁的老狗。
他是庶出的,幼时被族中苛待,与母亲和小弟相依为命,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他本来以为已经忘了,可在他小弟离世后,却又突然翻涌了起来,让他心如绞痛。
他记得当年他苦读圣贤书,饿的肚子疼,是小弟偷来吃食给他,被父亲责骂侮辱。
他记得那个小小的脑袋仰着头问他,什么时候他们才不会被人欺负。
他记得那一张挤着他们两个童年的小床,和一抬头就能望见的泛黄窗纱。
等等。
一幕一幕,多不胜数。
原来这些才是他心中未曾忘怀的珍藏。
可是…如今海盗却杀害了他的小弟。
蔡庆紧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