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扑街,跟分不分封的没关系,纯粹就是被法家忽悠瘸了,从而不把天下的黔首们当人看,然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人赢粮景从,云集而响应。
但汉朝和秦国没法比,秦国可以不分封,但汉国不行。
只能是先分封,然后再慢慢从诸侯王手里把权力收回来。
毕竟只要不傻,都会明白一个道理。
那就是这帮掌握着行政、立法、税收和军事等权力与一身,名为臣子,实为割据一方的军阀的诸侯王,才是天下动荡的根源!
比如后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汉中央一想对匈奴用兵,分封出去的诸侯王们就开始厉兵秣马,准备‘彼可取而代之’……
而所谓无解的推恩令,也是建立在七国之乱被平息,诸侯国们几乎全被打废了的基础上。
毕竟推恩令最早的时候,是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正式提出。
但那时候,汉朝中央根本就没有推行的实力。
阳谋,从来靠的都是实力。
如果空口白牙的,仅凭借三言两语就能成功,那么吴楚早就分裂成很多小国,也就不会有七国之乱。
其实到了汉武帝时期,对诸侯王们们造成最大杀伤的,也不是推恩令,而是更加无解的‘酎金失侯’。
酎金就是祭祀太庙时候,王侯助祭的金子。
当时齐国国相卜式上书请击南越,汉武帝特意布告天下,希望能有更多人响应,捐点钱啥的。
然而天下王侯完全无视。
于是汉武帝就蹲在宗庙门口,检查酎金成色,一次性撸了一百多个王侯……
………………………………
日中时分,随着臧荼的投降,本就不想,也自忱打不过的燕军士兵面露喜色的交出手中武器,乖乖走到营垒外席地而坐。
虽然看押他们的汉军有些面露不善,但汉军军纪森严,没有人敢出言或是动手去折辱对方。
相反,在刘盈的指示下,降兵周围支起了一个个灶台,面饼的甜香味开始在风中飘散。
一时间,那些吃惯了小米和高粱的燕军士兵,不断吞咽着口水,眼巴巴的等着投喂……
嗯,燕国偏居一隅,缺乏和中原,尤其是代表着最先进农耕技术的秦国交流,所以农业生产水平几乎还停留在周朝末期。
自然而然的,吃的差,战斗力自然也差。
…………………………
燕军大营,臧荼帅帐。
刘邦坐在主位上,翘着二郎腿洋洋得意,而在他面前,则是匍匐在地,光着脚丫子的臧荼。
刘邦声音有些冰冷的问道:“你可知罪?”
臧荼趴在地上瓮声瓮气说道:“知罪。”
刘邦不依不饶:“罪哪了?”
臧荼愣了片刻后,继续瓮声瓮气说道:“不该侵占代地……”
他抢在刘邦继续说话之前,声泪俱下说道:“罪人愿舍弃燕王之位,一死谢罪,只愿陛下开恩,饶恕罪臣一家老小……”
一时间,大帐之中除了臧荼的啜泣声,万籁无声。
刘邦也不由得开始犯难。
处死臧荼,将燕国交给信得过的自己人管控,这就是他亲征的目的。
但现在双方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兵戎相见,而且臧荼此刻舍弃了全部的尊严,将自己的姿态放入了尘埃之中。
这种情况下,要是真的杀了对方,不仅自己良心上过不去,而且天下人会怎么看?
环视一周后,刘盈主动站了出来,看着刘邦说道:“臣觉得,燕王前番有灭秦之功,后来有诛杀项籍之劳,若是处以极刑,恐怕不妥……”
见到刘盈这样说,一旁的吕泽也站出来附和着说道:“太子所言有理,臧荼毕竟于国有功,褫夺燕王之位即可,死罪还是免了吧!”
刘邦看看睁大眼睛,殷切注视着他的臧荼,又看看不断向他挤眉弄眼的刘盈,轻轻一笑说道:“既然鲁王也这么说,那就免除臧荼死罪好了!”
他看向刘盈说道:“臧荼于国有功,罚为庶人就不必了,废除燕王之位,降为关内侯,举家迁入栎阳……”
刘盈见到目的达到,于是拱手下拜,高声说道:“陛下仁义,当为世之楷模!”
见到刘盈都这么说了,帐内的卢绾、樊哙等人也立刻走出来,大肆吹捧着刘邦……
刘邦一脸矜持的笑而不语,只是等到大家词穷了之后,敲了敲桌子说道:“别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