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

第二百二十六章正月之朝(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正月,成都,大汉新宫。

    天朦胧微亮,寒风凌冽,众臣站在殿外,手持笏板,交头接耳,谈笑风生,众人簇拥着蒋琬,向他道喜。

    “咚!”

    众人闻声,迅速整齐队形,蒋琬微正衣冠,仪态轩昂,大步入殿。

    蒋琬看着冕旒后的刘禅,跪地呼道:“臣等拜见陛下,祝陛下万年,乐哉未央!”

    “免礼!”

    一番寒暄之后,身为内府一把手的蒋琬,驱步出列,说道:“启禀陛下,今岁各郡上计掾已全至成都,内府近日正准备核查去岁各郡人户、赋税、钱粮等事宜。”

    上计起源战国时期,每年处,地方太守都需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劵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劵剖分为二,国君执右劵,臣下执左劵。

    年终之时,官吏必须到中央那里去报核今岁情况。中央根据右劵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

    刘禅身着冕服,微微颔首,说道:“善,蒋长史务必核查清楚,防止各郡上计时舞弊。若有舞弊者一律按《上计律》处置。”

    两汉上计常弄虚作假,武帝时上谷太守郝贤因上计欺谩不实免官;汉宣帝刘询曾指出当时地方所上的计簿虚假不实。上计掾一般为郡中的要职,派遣至中央更是郡内大才或心腹,毕竟他们上奏的对象是中央的公卿大臣,关乎郡守的未来的仕途。

    同时如果上计掾表现出色,很容易留在中央担任郎中,即候补官吏,一步登天。

    “诺!”

    顿了顿,刘禅又看向李严,说道:“上计之事,大司农还要多多上心,协助蒋长史。”

    大司农掌钱谷之事,汉时有参与上计的权利,即便大司农权利被限制,但审核上计的责任还是有的。

    “诺!”

    说完,刘禅跪坐榻上,环视阶下众人,不见故人身影,叹息说道:“去岁朕正朝之际,仍记着与张卿谈笑娱乐,今其病故,朕实属为之悲矣!”

    众人皆垂首默然不语,自刘禅登基以来八、九年间,杨洪、费诗、刘琰、赵云、张裔不是朝中高官,就是地方上的大员都病故了,对大汉损失不可谓不大。

    刘禅惋惜半响,沉声说道:“张卿子嗣品性如何,能否任大事乎?”

    尚书仆射李福驱步而出,弓腰说道:“张君嗣有二子,长子张毣举孝廉,现任犍为郡功曹,其间多有功绩,何犍为(何袛)亦有向朝廷举荐,次子尚幼,于武担学宫习读。”

    沉吟半响,刘禅透过冕旒,吩咐说道:“追封张裔为节阳乡侯,其子张毣继爵,命张毣任云南郡太守,守孝三月后,起程任职,剩余孝期让其在任内守之。并嘱其勿负其父张君嗣之名,任内勉之,多行善政。”

    “诺!”

    汉时守孝三年并无定制,通常守孝二十五个月就当三年,皇帝的话则更短,老刘去世,刘禅就守孝了二十七天,以日易月即一天当作一个月。

    至于刘禅让张毣于守孝三月剩下的在任内守,可以看作一种爱护。毕竟张毣若真守孝三年,到时候大汉那里还有张毣的位置,而且大汉目前也缺人,平定下来的凉州还有一大堆空缺等着补。

    张毣其人,刘禅也有了解过,虽比不上其父张裔国之大才,但为人天赋也是不错,历练些许时日,担任一州之才还是没问题。

    刘禅微微抬手,目光落到蒋琬身上,问道:“王镇北平定凉州后,不知蒋长史对凉州各级官吏可有人选?”

    蒋琬迟疑半响,手持笏板,说道:“启禀陛下,凉州战事将歇不久,西有汶山羌乱,内值上计。故凉州各级官吏人选,臣还在与各公卿商议,望陛下恕罪。”

    临近年关朝中大事甚多,挑选各级官吏,需要核定官吏一年的表现,然后根据情况挑选各级官吏去凉州任职,同时也要考虑谁可以继任他们的职缺。加上凉州平定的消息传到成都不过月余,加上北伐大军归来,要论功行赏。不仅是蒋琬忙不归来,整个大汉上下也忙着团团转,故刘禅也能理解。

    “尽快商议名单,以免耽搁今岁凉州春耕政事。”

    “诺,臣尽快与诸公卿、上丞相商议凉州各级官吏人选。”蒋琬说道。

    刘禅微微颔首,嘱咐说道:“朕与上丞相以为,此次名单可不拘为官资历,需多思为官之人能否知晓凉州。”

    蒋琬目光闪烁, 听出了陛下的言外之意。为官不拘束资历,不就是官职达到,不是大汉老人,不就是刚刚归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