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

第二百一十七章惊愕(2/2)

兵北伐至今,其大方向基本没有发生过错误,首次攻略河东不克后。蜀汉迅速调整战略方向,向曹魏防御薄弱的荆州下手。

    攻克荆州,曹叡病故之际,蜀汉还没有飘。趁着曹魏舔舐伤口的时机,抓紧时间,向三国最弱的东吴下手,利用巴蜀长江上游,以及南中接壤交州的优势,直接把东吴打残了,养成自己的一条狗。转瞬间进入汉魏两国争霸的局面,将东吴驱赶出场。

    其真正的神来之笔,就是没有像秦国死磕河东、潼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国鼎立。反而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向荆北下手,后征荆楚,全据荆州。

    全据了荆州,蜀汉将原本困死在关中的棋局,彻底破解开了,打开了向东扩张的道路,不再受限于河东及三晋之地。

    历史上,秦国的破局也是没有听从张仪的话,死磕洛阳,而是听从司马错的话,向巴蜀用兵,顺流攻楚。若要说改变秦国命运的几个人,其中司马错应能上榜。

    司马懿虽不知蜀汉内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故,但刘禅能掌握着蜀汉这艘战船选择对了方向,已是了不得了。

    要知道对于一名君主而言,政治、军事能力或许是其次,首要之事在于关键的时间,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极其困难的事。

    就如同汉末的袁绍般。袁绍看似兵多将广,谋士如云,但他多端寡要,好谋无决,便是致命性的缺点。遇上比他更强,更为果断的曹操,其基本也就是成为了背景墙。

    亦或是曹丕。夷陵之战,乃是上天赐给曹丕的一次天大的机遇,然而曹丕却错失了魏国前期唯一一次统一全国的机会。那时曹丕讥讽刘备扎营百里,安有如此打仗。不听从刘晔的联蜀伐吴的计策,还中了孙权的骄敌之策。

    】

    如果曹丕当时采纳刘晔的建议,联蜀攻吴,那场战将是吴国的生死战,其吴国不降亦亡,或是元气大伤。而且一旦曹魏渡过长江,占据了江南的土地,拥有中原强大的国力的加持下,蜀汉就如同公孙述一样,坐等亡国。

    等到夷陵战后,孙权反叛,他不顾刘晔的劝谏,再行出兵南征。又遭至兵败,坐等蜀汉南征南中,强化了自身。

    经历了汉末又效力过曹丕的时期,而且还是国之大臣的司马懿,当然知道一位优秀的舵手对于国家而言,是何其的重要。

    司马师听着父亲的分析,若有所思地点头,说道:“若按父亲所言,诸葛虽死,但刘禅仍在,蜀贼不能小觑?”

    司马懿停下脚步,面露沉思之色,说道:“或是如此,我大魏应趁诸葛病亡之际,蜀汉调整政务之时,与民休息,精练兵马,备以后用。只是为父忧虑诸葛亮病故,会使曹爽骄纵,以毁国事。”

    “曹爽?”司马师微微颔首,也是认同此观点。

    曹爽随着大权在握,不断地安插心腹在中枢,打压曹丕、曹叡遗留下来的老臣。其所任用心腹,多是有才寡德之人,而其中二代又不少。这些人虽有志向,但却好逸恶劳,若是骄纵起来,曹魏政治还不知道会走到哪一步。

    (1/3)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