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汉中祖》

第5章漳水之誓(2/3)

br>    桓范拍了拍曹爽的手,将裹着印玺的包袱交给他的儿子桓广,说道:“大将军,邺城事变,已被司马懿所掌。当下之际,不如护卫天子驾幸洛邑,诏天下兵马,征讨司马懿。”

    “洛阳有夏侯征西驻守,又有夏侯霸、郭淮为将,士卒当有三万之众,粮可支二年之久。且其又为旧都,当可治理天下大事,待李胜至幽州任职,还可令其率幽州兵马南下。我等北上,李胜南下,司马懿在劫难逃。”

    桓范握着曹爽的手,对着聚拢过来的人分析,说道。

    “若西贼趁机出兵,我等可向其议和,并驻兵函谷。汉帝有夫人夏侯氏,其乃夏侯玄之妹,深受汉帝宠幸,可使其从中撮合,暂缓西贼用兵。司马懿手上甲士不过数千人,正统在我,不过数月其将败矣!”

    邓飏连连点头,说道:“大将军可从桓司农所言,拥护天子驾幸洛阳,征讨司马懿,我等或可保全性命。”

    曹爽面露犹豫之色,说道:“我等家中妻儿老小全在邺城之中,今安能弃之而不顾哉?”

    “哎!”

    桓范挥了下袖子,说道:“大难临头,蝼蚁善求生存,何谓之人也!今大将军拥护天子,谁敢不应,岂可归城,自投罗网,束手待擒乎?”

    “大将军,请速往洛阳。”何晏劝道。

    桓范取出大司农印玺,说道:“大将军,此乃某大司农之印,可征调天下粮草,司马懿无印调兵又岂能不败。”

    曹爽捧着大司农印,还是难以决断,说道:“君等不必过分催逼,容某仔细深思。”

    桓范看着苦着一张脸,犹豫不决的曹爽,对曹羲说道:“还请速劝大将军,让其护卫天子南下举事。”

    与曹爽相同,曹羲也是犹豫不决,难以下定决心。

    桓范望着手足无措的兄弟三人,他也是服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儿子桓广跟随他们身边,桓范也不愿掺合进这种事。自己都已经给出方略了,曹爽兄弟几人还是下不了决心。

    就在曹爽犹豫之时,司马懿率先派来的许允、李丰到了。

    “大将军!”

    曹爽见二人前来,上前迎了过去,问道:“今形势如何?”

    许允朝着曹爽行礼,拱手说道:“启禀大将军,太傅言今日之举,仅为兵权而为,别无他意,请大将军放心,爵位宜当保留,勿有所缺。”

    在旁的李丰补充说道:“太傅再三声明,大将军把持朝政,却治国无方,难以抵御西贼东进。今其念先帝托孤之恩,不忍大魏倾危,特举事而为。还请大将军速回邺城,以享阖家欢乐。”

    “这~”

    曹爽听着二人所言,心中更是犹豫不决,难以下定决心,低头思索。

    桓范拔出长剑递给曹爽,说道:“大将军不可听他人言语,事急如此!”

    曹爽捧着大司农印,又握着剑柄,面对众人的规劝,默然无语。

    少顷,尹大目奔驰而来,曹爽见是尹大目,欢喜问道:“可是大目乎?所来何事?”

    尹大目取出蒋济所写的书信,交到曹爽手上,说道:“大将军,太傅与蒋太尉指漳水发誓,只要大将军交出兵权,便可早日回府,大将军过往一概不咎。”

    曹爽将印玺还给桓范,拆开书信,问道:“可有亲眼所见?”

    “太傅指漳水发誓,以漳神在上,阐述言语。在下不敢欺瞒,蒋太尉在场见证。”尹大目如实说道。

    曹爽阅读书信上的内容,百感交加。书信上说曹爽能力有限,当下的局势已经不是他能把握,他们这些老臣跟随武皇帝起事多年,不忍心看曹魏江山倾危,落入汉人之手,不得已才发动兵变。

    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他便可为富家翁,不再为军政奔波,亦可对得起曹叡的托孤之恩,否则引起大魏内乱,兵戈相见,恐会被大汉趁虚而入,希望曹爽以大事为上。

    看着上面情深意切的文字,曹爽他信了。他也累了,执掌朝政这么多年,折腾来折腾去,天天要头疼大汉入犯的问题,又要考虑政事。如果能当富家翁,安享晚年,不香嘛!

    桓范见曹爽神情改变,赶忙握着曹爽的手,说道:“大将军!”

    曹爽叹息一声,扔掉长剑,说道:“我于国家无恩,若再起兵戈,若令西贼入犯,实乃愧对国家,亦无颜面得见先帝。今我不愿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

    闻言,桓范脸色大变,苦笑不已,踉跄而行,大声感叹说道:“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生兄弟三人,真豚犊尔!”

    “你等尚能苟活,我等性命又岂能存也!”桓范痛哭而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