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六十二章:江宁之祸,人心惶惶,大夏京都,暗流涌动(3/10)



    胡庸淡淡出声,陛下他不敢多言,苏文景他也不想牵扯。

    既然民间说献策的人是顾锦年,那就当做是顾锦年。

    事情是谁做的无所谓,重点是能带来什么影响,这才是关键。

    听到胡庸如此开口,两人也点了点头,没有去纠结到底是谁的主意。

    “尚书大人,您的意思是说,陛下要拿这批商人开刀了?”

    徐来回到主题,如此询问道。

    “不出意外的话。”

    “应是如此。”

    胡庸点了点头,而后将茶杯放下继续开口。

    “要毁一个人,先让他疯狂。”

    “江宁郡郡守再蠢,也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此乱来,否则朝廷秋后算账,他头上的官帽也该落下来了。”

    “江宁郡的一举一动,都是朝廷的意思,顾锦年所献之策,老夫大致也猜出来了。”

    “任商涨价,米价破天,激起民怨,而后铁骑踏过,人头落地,开仓放粮,平息百姓之怒。”

    胡庸淡淡出声,将自己的猜测全部说出来。

    刹那间,两人沉默。

    关于永盛大帝杀商之事,其实他们心里也有点数,就是没想到陛下会用这种方案。

    至于这献策,大家都明白,肯定是陛下做的一场戏罢了。

    让顾锦年出面,苏文景唱配角,最终朝廷执行。

    倘若真惹来麻烦,所有矛头都会指向顾锦年,可顾锦年是谁?一个毛头小子罢了。

    朝廷为什么会相信顾锦年之言?无非就是顾锦年写出千古文章,以致于误判。

    朝廷背一定的责任,顾锦年背大锅。

    但那又如何?

    你敢动顾锦年吗?

    顾锦年背后是谁?是国公府,是镇国公,是顾老爷子,这些世家阀门不怕死吗?

    撑到死顾家就算倒台,也能狠狠咬断这帮人的脖子。

    那么最终受益者是谁?

    是皇帝。

    世家阀门为什么敢跟皇帝对着干,是因为面对皇帝时,他们是一体的。

    但为什么不会跟镇国公对着干,是因为面对镇国公时,他们不是一体的。

    这里面又涉及到诸多权力之说。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一点。

    皇帝要对江宁郡商人动刀子了。

    而且很有可能,要牵扯出更多的事情,江宁郡的商人算什么?

    世家阀门才是关键。

    徐来两人细细思索,越想越觉得恐怖。

    在他们看来,江宁郡很有可能会引来更大的麻烦,陛下要对商人出刀,那么就不会这么简简单单。

    很有可能要将一些大的世家阀门一同斩了。

    这是一个讯号。

    不能说一定如此。

    但可能性很大。

    否则的话,灾祸期间,不压制商人涨价,还放纵商人涨价是什么意思?

    “行了。”

    “无论如何,我等静观其变吧。”

    “其他的就不说了。”

    此时,胡庸站起身来,他舒展腰肢,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该说的已经说完了。

    剩下的,他们二人自己体悟就好。

    胡庸走出后堂。

    两人彼此相视一眼。

    这种事情,常人难以猜测到,胡庸知晓此事,其实完全没必要告诉他们二人。

    如今说出来,又是另一重意思了。

    只不过两人没有说话,而是起身离开,但各有心思。

    同一时刻。

    大夏秦王府内。

    一名男子立在秦王面前,恭敬无比。

    “殿下。”

    “江宁郡粮价涨至六十两白银一石,有传闻是江宁府已无破局,郡守张旸大肆敛财,与商贩同流合污。”

    男子开口,告知秦王江宁郡之事。

    “同流合污?”

    “一方郡守,想要敛财何须与这帮商人同流。”

    “端是可笑。”

    秦王落座高椅之上,他相貌并不英俊,反倒是有些狠劲,左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