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是重生者》

第二百四十章:只能梦里想想(2/3)

>
    “大汉朝武德充沛,可不是弱宋可比!’

    “啥意思?”清微直接问道。

    “宋朝吸取五代十国的教训,以至于一味地打压武人,同时,通过科举制,不断弱化民间武力。”

    能通过读书做官,当人上人,谁还去拼命啊?

    到底是拼命更难还是读书更难?

    上了战场,命就不是你的了!

    科举失败,你只是抑郁一段时间,只是难受一段时间,上了战场杀人失败,说不定命就没了。

    所以,当科举制诞生之后,就注定了民间武力必将不断削弱,能够不拼命不流血就当官,谁不愿意呢?

    文教大兴的背后,科举制流传于世的背后,就注定了民间武力再也强盛不起来。

    为什么汉朝的时候,哪怕是东汉末年,公孙瓒也能吊打草原,曹操也能吊打乌桓,诸葛亮也能吊打南蛮,孙权更是花式吊打山越。

    因为汉朝的时候,没有科举制,察举制又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特权,所以大多数汉人想要往上爬,只能参军,只能上战场,只能拼命。

    这就叫利出一孔者,天下无敌!

    所以,大量汉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学习军法,学习军队的基本常识,同时努力锻炼身体,学习杀人相关的知识。

    所以,以北军为骨干,瞬间吸收十倍民间勇士,稍加训练,战斗力就强悍的不像话。这就叫武德充沛!

    而到了宋朝,地主们的儿子,不在辛辛苦苦的锻炼身体学习杀人知识,磨炼砍人技术,而是捧着本书苦读。

    “结果就是,宋朝的时候,民间的百姓,不了解军事常识,也不会正确的砍人,民间的地主儿子,也把精力投入了读书之中。

    没有地主的儿子(良家子)充当基层军官,没有大量善于砍人的普通百姓充当底层士卒,面对有组织的军队,就只能被活活打死,任何反抗都做不到。

    “所以,宋朝的家族,只要族里没有进士,然后就会被朝廷用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一次次的抢劫家产,最终直到破产为止。”

    “比如和买制度,朝廷随便给个价,就要收购价值好几倍甚至十倍的产品,敢不给就把你送到大牢里

    “朝廷光明正大的抢他们的钱,他们根本就没法反抗。可是大汉朝呢?世家也好,豪强也罢,手里都是有私兵的。你前面宣布要抢劫他们,他们后面就敢带着私兵,裹挟百姓,直接起兵造反!’

    “啊,这岂不是说,贵族共和保大汉的底层逻辑都是错的?”清微张大了嘴巴惊讶的道。君主立宪,贵族共和保大汉的底层逻辑有两条。

    第一条是天子让权与贵族议会,以此吸引全天下的世家豪强,把他们全都圈进来,以后有什么事儿,都在这个议会里面斗争就行。

    第二条则是对于那些斗争失败,没法继续在贵族议会里面立足的贵族进行清算,直接想办法夺取他的田产、财物。

    到时候财物归贵族所有,田产归朝廷所有。

    然后,朝廷就能拿着田产,去分配给那些失地农民,缓解人地矛盾。

    而贵族们获取了财物,也算是有所收获。

    通过不断清算的方式,不断的缓解土地矛盾。

    这才是扶保大汉的关键所在!

    可是听林二这么一说,清微才发现,楚轩提出的贵族共和保大汉完全就是只存在于纸面上的理论,没有实际操作下。

    “可是,如果这条政令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为什么那些世家看不出来呢?’

    “为什么他们还如此积极的支持这个政令呢?我因为是师父你的弟子,所以权限也挺高的,我也看到了不少内部情报,上面说江夏黄家、袁家、杨家、荀家.

    “他们都在蠢蠢欲动,都在疯狂的写信联络门生故吏,联络朋友长辈,如果底层逻辑都有问题,他们为什么如此积极?他们族里的智者,难道看不出来吗?’

    总不能就楚轩一个人聪明,三国时代的智者都是大傻子吧?荀彧荀攸就是世家子,周瑜也是世家子,诸葛亮还是世家子,司马懿也是世家子,就连曹操袁绍,也都是世家子。

    谁也不能说他们脑子有问题,是大笨蛋啊!

    “很简单,他们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都觉得自己能笑到最后。”

    “就这么简单?’

    “对世家们来说,贵族议会,到底能不能保证大汉朝江山永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趁此机会,进一步削弱皇权,能掌握更多的权力。”

    “而当他们掌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