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寒门崛起》

150、最重要的一天(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今天是极其特殊的一天!

    因为一场堪比永和九年的盛大集会即将上演。

    单从人员配置,就不是永和九年那场可比的,可将这场集会的参与者划分为几个层次:

    其一、吃瓜看客。

    皇帝司马聃,一个平平无奇的皇帝,庙号孝宗。

    两汉时期,庙号是对一个帝王一生的总结,非常神圣,非大功于社稷之君王不可得,两汉共计有七位君王有庙号,其余帝王在汉献帝时,因功绩不够被除名。

    等到了三国时期,庙号成了烂大街的货,司马聃由此混到了一个庙号,大概是实在是没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便混了一个“孝”。

    司马聃两位即位,二十岁不到就挂,东晋开国至今短短三十多年,他是第五位皇帝,由何充、蔡谟、会稽王司马昱等人辅政,生母褚蒜子摄政,一个传奇的女性,能不“孝”么?

    中国历史上,同为“孝宗”的一共有三位,第二位是南宋孝宗赵昚,我们能了解这位帝王,主要是他在位期间,平反了岳飞案,文治相当了得。

    第三位则是大名鼎鼎的明孝宗朱祐樘,从他混子老爹手中接过皇位,开创“弘治中兴”,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使大明王朝再度复兴,公认的中兴之主。

    所以,司马聃的功绩,与这两位想比,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但“永和”、“升平”期间,倒是发生了许多大事,最著名的就是永和九年的山阴兰亭集会。

    其次,司马聃继位之初时,庾氏兄弟(庾冰、庾翼)欲故技重施,想要赌一把从龙之功,结果赌错了队伍,事后遭到了褚蒜子清算,庾氏的基本盘被桓温接手了。

    由此,因外戚起家的庾氏开始走下坡路,桓温开始崛起。

    升平二年的这场集会,呼声很高,以至于十五岁的司马聃在皇宫里都听闻了,刚好今年太后褚蒜子还政,于是寂寞无聊的司马聃下达了口谕,把本该在司徒府举办的集会,放到了“华林园”内。

    并且,无聊的太后褚蒜子也将出席集会,众所周知,庾氏在褚蒜子的手中逐渐走向没落,而这一次,褚蒜子将作为见证者,不可谓不巧合。

    其二、策划者。

    司徒司马昱、谢安、王坦之、王彪之、刁彝等皇家士族阶级,不止于此,还有许多名流世家也会出席,共襄盛举。

    其三、庾氏。

    以庾苒为代表的一众庾氏子弟,势必要一雪前耻,干掉初出茅庐的萧钦之,重振庾氏风光。

    其四、萧钦之。

    一个为自己正名的少年人,一个被无端推到前台的少年人,一个由不得自己做主的少年人,一个为了她为奋斗的少年人。

    总之,各种机缘巧合之下,这场集会应运而生了,吸引了无数道目光。

    建康“华林园”,仿造洛阳华林园而建,在皇城的西北角,从秦淮河西至运渎,到皇城西北角,在转东西走向的潮沟从大厦门进入。

    “华林园”虽不如洛阳的大气和精致,但该有的一样不缺,西北堆山,东南辟池,基本格局为“一池三山”,承接秦汉追求飘渺仙界的意境,比如著名的“景阳山”、“华光殿”、“九华台”、“天渊池”等。

    时称“华林园”内有大海,建“蓬莱山”,山上设“仙人馆”与钓台殿,以飞阁相连,而此大海即天渊池,与“蓬莱山”对应的是“九华台”,亦在海中,上设“清凉殿”,是个乘凉纳暑的好去处。

    此次集会的举办地就在九华台,十几丈高的巨型平台,削山填石,垒砌而成,临之可俯观华林园全景,迎风朝霞,颇有缥缈之意。

    清凉殿内,已然布置好,罗案林立,酒水饮品,一应俱全,皇上和太后身份最高贵,桌华服,坐在高位,余者论资排位,依次列坐,殿外守着各家的跑腿小厮,还得识文断字,以便及时的把此次集会的内容送回各家,好似现场直播一般。

    萧钦之是被谢玄领着来的,主要是徐邈和赵芸菲还没资格出席,萧钦之本是个面生的,欲想找个没人的角落观摩观摩,只是作为今天的主角之一,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

    在太监的引领下,萧钦之走上前,先是与皇帝、太后等一干有名头的人躬身行礼,期间太后褚蒜子问了几句,还赏了一根玉如意,以滋嘉奖。

    于此,萧钦之在来了建康几日后,第一回在权贵们面前露了个大大的脸,然萧钦之深知装逼秘诀,一定不能激动,得要表现的不卑不亢,端正大方,似这种大场面不值一谈,方才能获得好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