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剑》

第三百二十三章 他乡不是故乡(3/4)

   往事可再想,但休提,过去一切,且随风远行。

    之后,韩仲景独自返回客栈,远望那背影,有几分萧索、形单影只。

    由此,除夕之夜也渐渐安静下来。

    韩仲景随手关上门又吹灭蜡烛,而后他去看了眼已经休息了的时雨和湘儿,中年白发人微微一笑。

    这般过往,这般未来,如何能不珍惜,又如何敢不珍惜。

    年节过后不久,大概也就和身处灵山城的林晚照一样,在初十之前。

    一直开在秋落城不起眼处的这间无酒客栈悄然换了掌柜,原本那两个活泼得小姑娘也不见了。

    韩仲景离开前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新来的掌柜也只说是出了远门,至于哪天回来也没人知道。

    周遭老人偶尔路过此地,见了新来的年轻掌柜多少也会有些怅惘,世事皆难料,过往过往,这般往后还能留下什么呢?

    而孩子们对此的感觉是客栈门口再看不见那个有趣的白发老头了,再没了那个讨人喜的时雨姐姐了。

    在韩仲景带着时雨、湘儿离开秋落城不久,云清幽也带着独孤南乔下了山,离开秋落城前云清幽去见了独孤崇,自没什么解释也不需要什么解释。

    ————

    年节之后,在元恪退回至张掖郡后不久,北魏大军与柔然大军的第一次正面交战逐渐拉开了序幕。

    北魏历,太和三年,元月十二日拂晓。

    天刚蒙蒙亮,北地呼啸凛冽的寒风一直未曾断过,守了一夜岗的城楼士兵被早间岗的士兵换下。

    这几日柔然那边还算安稳,除了偶尔会派兵在关外叫嚣外再没什么其他动作,所以守岗兵卒并不需要提心吊胆。

    玉门关、阳关两关守军将领宇文泰这几日已经接连派出了十余只斥候小队,他需要严密了解柔然大军动向,他也察觉到柔然的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就要开始了。

    不过就斥候传回来的消息,柔然主力部队一直在北茫山北麓未曾动过,也没什么练兵痕迹。柔然大军就像等在原地空耗一样,但越是这样宇文泰就越不敢掉以轻心。

    倒不怕与柔然有正面冲突,宇文泰更希望己方能掌握主动借此一举击溃柔然,以最小的伤亡取得大胜。

    十二日拂晓过后,原本渐升的初阳逐渐被笼罩的阴云所覆盖,大雨似乎将至。

    中军大帐中,宇文泰稳坐主位,其下是被授予倾军将军的侯莫陈景、左右卫将军以及四位中郎将。

    他们八人就是驻守两关的最高级将领,而当下他们在讨论的是要不要主动出击东北,先一步击溃约突邻、阿伏干两部。

    侯莫陈景是当年五胡之一鲜卑的旧贵,与鲜卑王族拓跋氏也就是如今的元氏是臣属关系。

    虽然他后来久居洛阳,但毕竟是马背上长大的而且年轻时也没少与柔然打交道,在之前大大小小每的一次交战中,大魏大军几乎胜多败少,所以这一次侯莫陈景依旧信心十足。

    「将军,我愿领兵五千暂为先锋突袭约突邻、阿伏干两部,为我大魏争一开门红。」侯莫陈景出列单膝跪地拱手道。

    因为从以前的战况来看,柔然军卒虽然在机动性上优于大魏,但在纪律和执行性上差大魏远矣,所以两军战斗力犹有差距。

    不管柔然有何计谋,如此焦灼其实更有利于大魏。

    大魏可依托后方河西走廊之地源源不断从中原之地运兵,运粮,但柔然属于离开王庭远征,后方补给若是想跟得上这其中就会有时间差。

    但宇文泰不打算与柔然空耗,一来国朝内部经不起这般等待,二来尽快平定北地也可做到平定人心。

    所以宇文泰接受了侯莫陈景的建议,允他五千兵马在今夜夜幕来临前轻装简行,争取一夜奔袭明日一早直抵约突邻、阿伏干两部扎营之地。

    就在几人敲定下这个决议后,一位名叫高欢的中郎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将军,我愿领兵三千在玉门关外的石头堡驰援侯莫将军。」

    高欢出自齐州高氏,但因为其军事才能卓越又有报国决心所以宇文泰调任其为自己亲卫之一,如今暂领中郎将一职。

    高欢此言一出,其余几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此举有多此一举之嫌。

    高欢则随即解释道:「将军,我部可先于侯莫将军部出关,石头堡虽已是残垣断壁,但背后有玉门关依托即便柔然出大军围剿,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撤退。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谨防柔然的埋伏,我军在石头堡设军既可以牵制柔然视线,也可为侯莫将军部争取时间,即便最后对方得已反应,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