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御书房内,元恪靠在龙椅上神色疲惫,显然这些日子他承受的压力也不小。
片刻后,崔浩率先开口道:「陛下,这些日子您日理万机,可千万要注意龙体。」
元恪闻言抬眼看了看三人,之后示意随侍一旁的东湾退下。
东湾离开后,元恪缓缓道:「崔公,如今这般形式朕如何能放下心。」
崔浩道:「陛下,战场上的事我不懂。但宇文将军吃了一次亏肯定不会再有第二次,河西之地如今有宇文将军和独孤将军两人,并且还有加派过去的军队,正面与柔然的那八万多人对抗也不是不可能。」
为了拱为边地,元恪甚至不顾阻拦又从护卫京城的部队中又调集了一批人去。
崔浩说完,一旁的太尉元爽也开口道:「陛下,如今正北边有严炳初将军,中间又有侯莫陈景将军围剿柔然那万余人,即便费时费力,但也算是看住了他们,再为货不得。」
元恪闻言点了点头,说来他到底是一国之君,有些事由不得他不多上心。
这时候,卢文渺也跟着提醒道:「陛下,莫要忘记李成仁领着的那一万多江湖人,等他们到了边境,我相信柔然也难以抵挡了。」
得了卢文渺的提醒,急忙的元恪这才想起李成仁。
元恪道:「崔公、卢公、元公,玄机山当真有这么神秘吗?」
几人久居庙堂,对于这般江湖事知识甚少,更多的是道听途说。
元恪问完,崔浩最先道:「年轻时我也曾拜访过一次玄机山,若是算下来,那位山主的年岁还要长我些。不过他的姿容的确不像是古稀花甲之貌,说玄机山有驻颜之术应该不假。那位山主看着仙风道骨,实则也真有大本事,他当年愿意见一见还没什么名气的我,据他所说是看我相貌将来成就非凡。」
元恪闻听此言,眼前一亮。
崔浩则继续道:「我说这些,不是要说玄机山多么神秘,而是想让陛下明白这些江湖人可以相信。」
崔浩等三人自然看得出元恪的提防,毕竟这一万多江湖人的力量胜过四五万常备军不止。
元恪心有隐忧也情有可原,他道:「东海沈家之事毕竟是朝廷有错在先,这么些年即便朝廷已经给沈家正名,但当年之事却已无法更改。」
这些非是元恪所愿,但木已成舟,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是他啊。
元恪一句说完,崔浩等几人并没有接话,元恪见状便又道:「陛下,如今春日好时节,过往之事也该过去了。」
闻听此,元恪自顾自地笑了笑,「崔公,难不成李成仁还找到你让你当一回说客?」
崔浩闻言摇了摇头,「没有那个必要。若果真如此,不要陛下多想,老臣也要好好考量三分了。」
元恪闻言点了点头,如今已别无他法。
之后,元恪又问及平城一事。
「崔公,您三位对平城一事怎么看?」
平城原本自身就颇为敏感,所以听到元恪此刻提起,三人下
意识交换了眼神。
崔浩神色不改,镇定自若道:「陛下如今主要重心还是防备河西之外的那些柔然大军,老臣以为平城之事可以往后放一放。」
元恪闻言倒也没什么变化,他随即又问道:「若是往后柔然人用太庙里的那些灵牌要挟,我们改如何应对?」
崔浩道:「陛下,敬重祖宗在心不在表,我相信皇室列祖列宗九泉之下也会理解陛下所为。」
崔浩是站在了大局观的角度去看待此事,说是一点没有在意元恪的心思也没错。
简而言之,崔浩就是觉得那些牌位丢了也就丢了,它们就只是个牌位,等日后收复平城,再制新的未尝不可。
这话若是深究,说是大逆不道都可以。
所以,卢文渺和元爽在听到崔浩毫无遮掩的表达事,顿时心惊,也就只有崔浩敢这么说了。
元恪闻言,沉默良久,他大概也是心有思量只是此刻在坐那最后的抉择。
这一日,洛阳城的天气极好,五月多的日子,天气渐渐炎热,时令也渐渐来到了夏天。
洛阳的繁华依旧不减,只是随着时间日长,对于北方局势的担心越来越少了。
沈况和元大光在不久前提前北上去了边境,没有跟随大部队一起。
而在停留洛阳的那些日子,知道时雨和湘儿安全后沈况也便没了后顾之忧,对于刺杀什么淑珍公主一事也早已忘却脑后。
在洛阳,沈况见到了许久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