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蒯越还给屯兵夏水与汉水交界的刘备以及屯兵乌林的周瑜也各自写了一封。
蒯越在给刘备的信中写道,曹操大败北逃,江陵孤立无援,他曾经违抗曹操士族北迁的命令,担心会被曹操追究问罪。
如今荆北三家,虽然刘备势力最弱,也曾与蒯氏有过龃龉,但蒯越却认为刘备以仁爱著称于世,并且江陵有刘备最缺的粮草,因此只要刘备愿意不计前嫌的接纳蒯氏,蒯越愿意举江陵全郡来投。
信的最后说江陵兵微将寡,无论谁来都坚持不了多久,如果刘备愿意接受蒯氏,请务必要快快派兵接手,以免夜长梦多。
刘备收到蒯越的信大喜过望,赤壁一战他缴获甚多,无论是兵马还是甲胄现在都不缺,缺少的就是粮草,而蒯氏几十年积累皆在江陵,若能得到江陵的粮草,那当真是什么都不缺了。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此事,诸葛亮虽然觉得蒯越贸然来投有些奇怪,但蒯越信中的解释也合情合理,而且如今荆北曹刘孙三家,蒯越总要有所选择,否则等江陵被人攻破,蒯氏就当真一无所有了。
诸葛亮思来想去,江陵如今是荆北最大的一块肥肉,曹仁、周瑜以及己方军队肯定都想要据为己有,如今曹仁虽然看似收缩兵力,但说不定这也是曹仁故意放出来的假象。
周瑜自然不用说,赤壁之战后江东大获全胜,实际缴获却远不如刘备,周瑜此刻定然心中窝火,江陵必然被其视为囊中之物。
原本刘备的打算是让周瑜和曹仁争夺荆北的城池,他们则发兵荆南,但蒯越来投,却让刘备和诸葛亮不得不改变计划。
之前不考虑攻打江陵,一是因为担心损兵折将得不偿失,而是担心与周瑜相争,惹恼周瑜。但蒯越自己来投可就不一样了,一是不用攻打城池不会损兵折将,二来也没有与周瑜相争,周瑜即便心中不满,也没有理由兴兵讨伐。
最重要的是江陵堆积如山的粮草,这是刘备军最缺的,蒯越应该也是看重了这一点,这才笃定刘备不会拒绝他。
当然此事也不是板上钉钉,唯一可能的变数就是蒯越为了将功折罪,以献城为由引刘备军前往江陵,蒯越自己领军或者与约好的曹军在路上伏击刘备军。
诸葛亮于是建议刘备立刻派遣一员大将领兵去接手江陵,这员大将要有勇有谋,速度既不能慢,要快过曹仁或者周瑜的兵马,又要小心被曹军埋伏。
关羽主动请缨,赤壁之战,赵云、张飞甚至是糜芳、傅士仁等都所获颇丰,功劳不小,只有他不仅无功,还私放曹操,犯下大错,因此一直等待戴罪立功的机会。
张飞、赵云自然不会与他抢功,其余人也没资格与关羽相争,关羽文武兼备也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刘备立刻派出关羽领兵八千,前去接手江陵。
几乎是刘备接到蒯越来信的同时,周瑜也收到了蒯越的信。
蒯越给周瑜的信中同样表示想要举郡投靠江东,他选择江东的愿意是曹操赤壁之战的时候他作壁上观,曹操若胜,定然会接纳他,但曹操败了,必然不能容他。
至于刘备,他当初与蔡瑁联盟对抗刘表、刘备双方早有嫌隙,并且刘备实力不如江东,并且根基不稳,因此蒯越并不看好刘备。
周瑜并不像刘备和曹仁一样对蒯越和孙绍地下之盟一无所知,蒯越和孙绍虽然行事周密,但周瑜常年就在柴桑,并且耳目众多,从种种蛛丝马迹,周瑜是能够猜到蒯越与孙绍多少有一些联系,只是二人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却是不得而知。
周瑜仔细考虑过蒯越倒向孙绍的可能,不过最后还是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孙绍的长沙就算发展得再好,也不过一郡之地,不说孙权、曹操,就算是刘备也远远不如。
倒是蒯越原本就向曹操献过降表,此时是不是奉曹仁之令,现在不好说。
对于江陵周瑜是势在必得,因此也就无所谓是不是圈套了,周瑜令程普领五千水军,走水路,自己则率一万五千步卒,从陆路出发,水陆并进,相互呼应。
即便是途中遇到曹军埋伏,周瑜也怡然不惧,一来曹军在荆北的兵力有限,他麾下一万五千精锐,而且有水军接应,只要小心一点,曹军所谓的埋伏很可能变成自投罗网。
曹仁、关羽、周瑜三路兵马相继出发,目的是同一个目标江陵,这自然就是庞统给孙绍出的三虎竞食之计,以江陵为饵,引得三家相互攻伐,最终只有孙绍得利。
由于行程不一,距离江陵最近的曹洪和陈矫率先抵达江陵,江陵城门大开,守城的是赤壁败退逃到这里的曹军将领,见此曹洪松了口气,他与陈矫一路马不停蹄,二人既担心江陵是个陷阱,又怕晚了一步,让刘备或者孙权得了江陵。
好在现在来看蒯越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