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51章 鄂岳止戈(3/4)

就是……皇帝么?”

    “是朕。”

    “哈哈哈……”

    仇恩嗣惨笑,绝命道:“如此,可速斩我。”

    “不,朕不会杀你,朕要你看着朕取了杜洪的人头。”

    “真是成王败寇啊,这大好的河山,如果百姓安居乐业该多好……”

    说罢一头往地上撞去,但被左右宦官制住了。

    “看好了,别让他自杀。”

    战斗也接近尾声了,除了土团军和部分八院后宅子弟冥顽不灵,跟官军顽强抵抗到底,大部分鄂岳叛军在城破之后只是匆匆一战就降了,另外还俘虏了刘乙真和卢文越等人。

    汤迟廉和谢昌这回倒没跑,据说是壮烈战死的。

    ……

    定初四年六月十七未时叁刻,鄂岳光复。

    随着武昌四面七座城门齐齐打开,南国战事宣告终结。

    叁万多鄂岳残军和近十万团练缴械,在城外城内列队集合等待王师接收,杜洪幕府诸僚、鄂岳文武百官、各路鄂军大小军头,在鄂州刺史杜建辉的率领下于内门跪迎王师入城。

    杜建辉,杜洪长子,时年十七岁。

    发髻插标,左牵羊右把茅,肉袒膝行纳版籍账册官牌。

    在如雷的欢呼万岁声中,皇帝车驾入城。

    鄂王府内,杜洪仍坐上位,澹然的看着朝廷大臣推门进来。

    有宦官暴喝:“大胆杜洪,竟然还敢端坐王府上位,可知这是僭越大罪!”

    杜洪哈哈大笑,道:“不出银安殿,寡人便仍是鄂岳之主。”

    数名矫健武宦纵身暴起,一把将他抓起掷于地上,杜洪坐在地上,依然兀自大笑,李晔朝身边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暂且退下。

    “长安天子,寡人终于见到你了。”

    李晔点头道:“朕也想见见你,看看是个什么鄂王。”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杜洪哈哈大笑,浊泪在眼眶翻滚。

    李晔不语,只是远远打量。

    他又问道:“天子觉得寡人这个观察使如何?”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哈哈哈!朝廷打算如何处置寡人?”

    “斩首长安,夷灭九族,周岳先例在前,又何必多问?”

    李晔蓦然一笑,跟顾弘文使了个眼色。

    顾弘文立即带着人上来绑杜洪,却听杜洪忽然喊道:“可容寡人独处片刻?”

    李晔怔了怔,他明白杜洪的意思,杜洪希望自尽。

    按照传承下来的习惯,胜利者这个时候会给他一条白绫。

    想了想,李晔不许。

    “朕在长安给你们都准备了宅子,去住几天罢。”

    至此,鄂岳止戈。

    大军进城后,城内百姓家家闭门,躲在家里瑟瑟发抖,搜捕溃兵完毕后,归黯也写好了告鄂岳百姓书,命士兵张贴在全城各处安抚百姓,告示明确告知,官军不会屠城征粮报复。

    但也表明了一点,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窝藏土团牙兵者,处连坐,包庇窝藏在逃战犯者,杀无赦。

    唐军任命了一帮投降牙兵当监查,这些牙兵相当卖力,不但把那些企图暗策阴谋的同袍杀了个干干净净,还举报了十几个在逃战犯的去向,自己知道的大小情报也一股脑说了。

    鄂岳官吏也很激情,争先向朝廷大臣报告所知消息。

    绝对强权之下,他们能做的只有顺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进行。

    每过一天,朝廷在鄂岳的统治就巩固一分,等到入秋,朝廷就会派来大量基层官员,还会有很多百姓在免费圈地的诱惑下移民湖北,过不了多久,这里和关中就没什么区别了。

    鄂岳的确已经止戈,但这并不意味着唐廷的军事行动结束了,各镇的奏报显示,朱温最近展开了很多大动作,相信不久之后唐梁双方就会彻底交恶,在此之前李晔有很多事要做。

    七月初一,李晔在武昌颁布制令,任命法相韩正为鄂岳处置观察营田团练等使留后,御史大夫韩仪正式就任淮西鄂岳转运大使,翰林学士陆伯元为宣慰大使,巡视鄂岳七州各县。

    决定以检校吏部尚书杨守亮为武昌防御使,率军留守武汉。

    敕令叁省六部,从速条列审核校对平鄂将士并鄂岳本军降者功状,有功皆差吏以闻,鄂岳州县百姓免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