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完本感言(5/10)



    后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大伙儿都知道流程。

    言归正传,都说崔胤怎么叛君卖国,把我们扔到他那个位置上,皇帝被人当成狗一样关在圈里羞辱,你谁不能找?抛开上帝视角,当时朝廷能求助的还能有谁,天下藩镇愿意下场来凤翔救驾的又有谁,除了朱温,你还能求助谁?况且他还是朝廷多次呼叫后才过来的。

    在这之前,朱温比天下九成藩镇都忠。

    不但不停止进奉,还往里贴钱,自己打下地盘之后,还不忘分朝廷一杯。

    就凤翔事件,他的做法比起董卓、尔朱荣、高欢、宇文泰这些人,真是仁至义尽了。

    关于称帝之后的朱温,大家也可以去看看他的作为,看看他制定的法律政令,河南闹蝗灾,朱温专门写了一篇灭蝗诏,督促各州县官员灭蝗救灾,儿子朱友裕在宋州当刺史,因为上报祥瑞,被朱温革职,朱温认为他只顾着找祥瑞,不关心治下民生,不配当这个刺史。

    特权阶级之一的寇彦卿,打死了一个老百姓,被御史弹劾,牙将出身的寇彦卿放话要找刺客杀掉这个御史,朱温把他叫来谈话,如果这个御史掉了一根毛,我就杀了你全家。

    老百姓没牛没马当畜力?别担心,去军营拉,去官府要。

    在这个人吃人的时代,只有朱温把老百姓当个人。

    最后,小舞借用前辈吕思勉对朱温的评价来结尾。

    吕先生说:“梁太祖的私德是有缺点的,所以从前的史家对他的批评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会的情形复杂了,论人的标准自亦随之而复杂,政治和道德伦理岂能并为一谈?篡弑也是历代英雄的公罪,岂能偏责一人?老实说,当大局阽危之际,只要能保护国家、抗御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当一个政治家要尽他为国为民的责任,而前代的皇室成为其障碍物时,岂能守小信而忘大义?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恤民的,而历来论者多视为罪大恶极,甚有反偏袒后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大义了。”

    刘裕干掉了司马家几千皇族,大伙儿拍手称快。

    高欢追得皇帝上天入地,仍然不失为一代英雄贺六浑。

    一个空印桉就牵连诛杀了数万人的暴君朱元彰,也是大家口中的明主。

    弑兄杀弟奸嫂逼宫连自己亲侄子三岁婴儿都不放过的李世民,也是公认的明主。

    刘野猪就不用说了,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们歌颂的历代明君,没有哪个是圣人。

    只不过当他的成就足够大,人们自动就会为他辩护。

    明末思想家唐甄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周秦以后,君将豪杰,皆鼓刀之屠人。盖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诗经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因为私德有亏,就要把一个人全盘否定甚至打为罪恶,这不合理。

    所以,我明明知道,为了吸引那样一部分唐粉,我应该把朱温集团的每一个都在书里千刀万剐杀光,让他们每个人遭受一百种死法,这样才能泄愤出气,但是,别幼稚了。

    就本书而言,李晔就是个好东西吗?

    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我毫无避讳他就是个刽子手。

    但是我一直认为,写书应该给予主角以成长,给予反派以人性。

    在唐五代拿新中国标准要求自己,这不是扯吗?

    我不想写什么圣人,因为中国皇帝就没有圣人,天地万物都是刍狗。

    这些大概就是小舞对朱温的一些粗浅认识了,权作交流而已。

    所以写完汴州篇幅的时候,我的激情也已经退去了,接下来的章节,无非种田拓边削藩封国争储歌颂大唐中兴而已,读者很明显都能猜到我的思路了,那我还写什么呢。

    所以,就这样吧。

    读者不但能猜到接下来中原篇幅的剧情,也能猜到西域、日本、新罗、南诏的剧情,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比你们所想的更加波澜起伏的故事了,我也没有欲望去凋琢其他人物了。

    魔术已经被揭秘,魔术师没有表演的欲望了。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大唐接下来的中兴事业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第二个问题,我到底在写什么?

    蒽……我在写一个关于晚唐的故事,一个人魂穿昭宗,意淫解决那一段令很多人都痛惜遗憾的悲伤故事,即使现在我打算放弃写这一段故事了,想起来依然觉得,好遗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