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纵横五千年》

第十二部 第十二回 好景不长 乱马横行(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第十二部 第十二回  好景不长 乱马横行

    话说闽国虽然也受到唐末战乱的波及,但受波及程度不大。

    闽地称王后,至审领利用相对平静的外部环境,开始着重进行内政建设展经济招模人才。王审知知道江山来得不易,不敢放松懈怠。

    他在生活上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要够家人吃喝就可以了。

    因为王审知平时非常地节俭,在福建遂被称为“铁公鸡”--别人别想从他身上拔一根毛。

    当然,王审知也不会随随便便就为别人办事。

    有一次,王审知穿的裤子破了一个大洞,换成一般人家再怎么样也会想到再做一条新的。

    而王审知却毫无惭愧之色,他用酒库的麻布,自己麻利地撕下一块补上了,别人觉得太寒碜了:

    “堂堂闽王岂能穿不起新裤子?!”

    王审知却自以为乐。

    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在唐宋时这玻璃是绝对的稀罕物,价值不菲。

    王审知当场就把瓶子摔到地上道:

    “治国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败坏勤俭之风啊!”

    王审知或许是故作清廉,多做两条好裤子,收藏一个玻璃瓶子,就不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吗?!

    当然不是!

    但是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树立一个勤俭的榜样,做给下面的人看:

    上行于奢,下必从之。

    试想,如果王审知自己太奢侈,身边的人势必会相互攀比,最后还不得去搜刮老百姓吗?!

    那样的话,手下官员们得了财富,骂名却要他来背,怎么都觉得亏啊。

    司马光评价王审知说道:

    “审知性俭约,常蹑麻屦,府舍卑陋,未尝营葺。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除此之外,王审知还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他委派有生产经验的颜仁郁管理农业,又派得力的官吏“出巡州县,劝课农桑”,把因战乱而流亡各地的农民尽数招抚回乡,给予合理安排,鼓励他们开荒造田,发展生产。

    王审知还决定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莫有出征之役”等来减轻农民负担,还鼓励农民栽种茶树,闽遂兴茶叶生产,名闻海内外,并大量出口茶叶往世界各地。

    后梁贞明二年,王审知又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并行境内。

    王审知造铅铁钱的动机和湖南的马殷差不多,都是为了保护境内的经济发展,减少铜钱外流,同时也能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

    福建和吴越岭南一样,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外贸易,“洋人”的钱不赚白不赚,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遂穿梭于福建沿海。

    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闽南城)。

    好年头却不过三十多年而已矣!

    且说五代十国时期的这闽国是一个小国,靠着地处偏远,加上开国者王审知的开明,才保持了很多年的兴盛和平安。

    但外敌不强,内耗却很厉害,王审知去世之后,宫廷斗争和内战不断。

    闽康宗王继鹏刚上任的时候,开始了规模浩大的工程建设——兴建紫微宫,用水晶做装饰品,又在螺峰上盖白龙寺,其他多项宫廷建筑也都同时开工建设,开销巨大,中央财政很快就捉襟见肘。

    一点都不节支啊!

    那怎样才能开源呢?!王继鹏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他招来主管中央财政的吏部侍郎、判三司蔡守蒙,问他道:

    “听说高官们用人的时候都收受贿赂,有没有这回事呢?!”

    蔡守蒙以为是兴师问罪,连忙回答道:

    “这都是没有根据的谣言,不值得相信。”

    王继鹏脸一沉,道:

    “你不要瞒我,我早就知道很久了。”

    然后王继鹏又咧开嘴,秘密地、赤裸裸地对蔡守蒙耳语道:

    "这是一个好办法啊,从今以后,我把人事大权统统交给你。那些贤明人士也不要排斥,把他们名字记下来告诉我……”

    “贤明的人,当然可以让他们做官,但那些匪徒恶棍,要是肯掏出大钱来,也可以让他们过过官瘾啊。”

    蔡守蒙大为恐惧——他第一次听到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