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邻》

第 169 章(2/3)

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

  安溪有点受不了这种肉麻劲,没看到顾徵在旁边有意无意看着她,眼里闪过感同身受。顾徵不愧是大顾先生亲生,他对安溪同样有这样的感觉,很不想安溪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林婧听到两个孩子想从一班转去八班,自然要问明原因。她在他们进省一之前已经做过功课,很清楚一班和八班的差别。

  她是在小房子里,很正经地询问顾徵和安溪的。顾廷川坐在沙发上慢悠悠地

  喝茶,仿佛事不关己,从侧边看着他们,等着听他们的说辞。

  顾徵说:“我想学音乐。”

  林婧立刻下意识地看了顾廷川一眼,见他没反应就知道他的意思,点点头:“我明白了。那小溪呢?你也想学音乐吗?”

  安溪在音乐方面没有顾徵那么有天赋,她喜欢,但不热爱,也不是很喜欢万众瞩目的感觉,所以她并没有把音乐作为未来的方向。

  如果安溪说为了学音乐——这是谎言,或者说为了帮顾徵对抗顾家——这个理由更糟糕,都不能说服林婧。

  于是她想了又想,想出一个不是关键原因但也是一个原因的理由:“我觉得在一班,学习压力太大了。天天都是学习,我不喜欢。我觉得再继续这样学习,我会变成一个书呆子。”

  安溪的口气带着一抹真实的抱怨。林婧几乎立刻被说服了。

  实在是,从小到大,林婧都没有刻意强迫过女儿要刻苦学习。安溪的学习成绩好靠的完全是她的自觉。而且,安溪一直都是一边玩一边学习的。她是个贪玩的小姑娘,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一试,因为她感兴趣的东西从来都不会太出格,所以林婧也一直鼓励她,满足她。

  初三时安溪为了中考认真刻苦学习,林婧也同样支持她,为她打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她如愿考上省一,大家都为她感到高兴。但对于未来的方向,安溪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林婧还是对她没有任何要求。虽然宋嘉鱼的父母说过的那番期望孩子成才的话很有道理,但她始终舍不得给安溪任何压力。

  高一的学习压力比初三更大,这是林婧和安溪都没有想到的。这一年的学习有多辛苦,安溪也小小抱怨过几次,林婧一开始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看得出她忙碌得挺开心,但到了高一下学期的后期,安溪居然去参加电视节目,目的是为了喘口气,放松一下,林婧便察觉到有些不妥了。

  现在听安溪这样提出来,她立刻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温柔说:“好吧,如果你们都决定好了,妈妈一定会支持你们。”

  林婧的话音一落,顾徵的唇角就翘起来,不着痕迹瞥了顾廷川一眼。

  顾廷川看着好哄得不得了的林婧,眼神又是宠溺又是无奈,对上顾徵的视线,则是:小子,别得寸进尺。

  林婧很快找到郑老师办手续。这个手续,除了签署一份自愿转班的协议,还需要为顾徵和安溪每人每年支付十万元的“赞助费”,换言之,两人在八班读两年,一共要支付四十万。

  是的。事实上,八班不是一个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班。第一道门槛就是高昂的“赞助费”。

  不过顾徵和安溪坚持要转,林婧付钱付得相当爽快。

  郑老师见这位学生家长直接刷卡四十万,眼睛都不眨一下,立刻知道她是个不差钱的主,指望她阻止顾徵和安溪转班殊无可能,终于死心。

  后来林婧听说高二一开始,原来高一一班要求转班的学生除了安溪和顾徵还有足足六人,理由都是压力太大,便更加相信两个孩子不是无的放矢。

  顾徵和安溪的转班非常顺利。

  到了高二,会有学生流动本就在校方的意料之内。他们还知道,主要的流动会出在一班和八班。

  因为一班的高强度教学模式是存在问题的,需要很强大的读书天分和心理承受力,熬得过去便前途无量,熬不过去就容易出问题,所以,会出现劝换班和自愿换班的学生。今年一共只有八个学生换班,已经比预期要好。

  至于八班,半个班的学生来自权贵之家,出状况是常态。高二一开学,就有五个学生没有回来。其中两个是出了事,一个是家里出事,一个自己出事,另外三个是准备出国,有一家人移民的,也有自己出国读书的。流动的学生中,只有顾徵和安溪转到八班,好安排得很。不过一个星期,两人便正式到了八班,连宿舍都顺利转了。

  以前顾徵和安溪是一班的班长和副班长,本来就小有名气,这次回校,因为参加过节目,还取得不俗的成绩,更加变得广为人知。

  两人突然从一班转到八班,在学生中引起不小的轰动,知名度再一次直线上升。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刚好八班其中一个没回来的学生是班长,安溪就直接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