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苟了十六年,被武则天曝光了》

096 从军行(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曹老板曾经说过,如果不是他的存在,这世上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天后的作用类似。

    只是,这样的大事,不都是你们这些大人物操心的嘛,跟我个咸鱼有什么关系呢?

    枯坐在东宫的李余,打破脑袋都想不出来,为什么自己会接到天后的命令,让自己随军出征,征讨不臣。

    是的,李余终于还是走上了不归路,搬到东宫住了。

    被说服的过程也极其简单粗暴,只是姬无断的一句话:“你想让那些东宫的人都去死吗?”李余就老实了。

    人可以自私,也可以偷懒,或者是犯点小错。但因为你的没意义的坚持,而让那么多人为你操心费力甚至有杀头的风险,是不是也太不要脸了?

    所以,李余就来了。

    不仅来了,还装腔作势地接待了来访的客人,此次出征平叛的主将,李孝逸,美其名曰“拜将”。

    拜将这事儿李余知道,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皇帝一定要弄个仪式,表示对领兵在外的大将的尊重和信任。

    但这事儿不是应该李旦干的吗,为什么会推到我头上了呢?

    八叔,靠不住啊!

    当然了,李旦也有解释,这次是国内平叛,李孝逸也不是外人,规格不用太高,免得李孝逸承受不住巴拉巴拉。

    归根结底一句话:这个锅不大不小,跟你的脑袋很配哟!

    于是,李余就到了东宫,就当了这个狗屁的监军。

    打仗啊,很危险的呀,八叔你个狗……小可爱让我去监军,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是什么?八叔你怎么不自己上……

    哦,您是皇帝,不能轻易离开皇宫,绝不是因为您怕死,更不是因为天后不放心您大军在手就会挑战她的权威。

    生了半天闷气的李余,一时间竟然忘了接待客人。

    而那客人李孝逸竟然涵养极好,一直笑眯眯地坐在那里,慢慢地品茶,一点都不着急,更不催促。唯一多余的动作,也不过是在喝茶喝多了休息的间隙,抬头看看李余的脑袋。

    看完之后,还很满意地点点头,大概是说,这个脑袋顶这个锅,刚刚好?

    就这么看着看着,李孝逸的茶都喝得能淡出鸟来了,李余还在发愣。最后,还是骆宾王实在看不下去了,提醒道:“殿下,李大将军已经等候多时了。”

    “哦哦。”

    李余这才返回人间,对李孝逸很客气地说道:“不好意思啊大将军,让您就等了。论辈分,您和太宗皇帝是一辈人,我是不是应该叫您一声太公?”

    倒不是李余强行攀亲,这李孝逸是太祖李渊从弟李神通的儿子,跟太宗李世民一个辈分,论起来,天后都得叫声叔公。

    当然,李余还有后话。只要李孝逸敢“勉为其难”地认下了这门亲戚,那一切都好说了。

    太公嘛,很厉害的哟!

    您年高德勋的,是不是主动把锅背起来比较合适呢?

    只是,李孝逸也不是个二愣子,被人吹捧两句就找不着北了,立刻很聪明地严辞拒绝了这个“荣誉称号”:“君臣有别!殿下万万如此称呼,实在是折煞老臣了!臣不敢!”

    话被堵死了,李余的后话也就无从说出了。

    但他还是不死心,决定继续甩锅:“李大将军,我年少无知,又不熟悉军事,一旦出征,一定会唯将军马首是瞻,请将军放心!”

    你是主将,我只是个监军——监督你们别跟着一起叛乱的监军,所以,你尽管放心,我一定不会分你的权,更不会在军事方面瞎比比,保证不影响你打胜仗。

    我这份诚意,够足了吧?

    但李孝逸居然是个淡泊名利的高人,一点都不在乎权力的大小。正愁着万一吃了败仗怎么推卸责任呢,天下就掉下个小太子。

    感谢天后的疑心,感谢大唐军制凡大军出征必派监军的规定,哦,还要感谢列祖列宗的保佑。

    是你们共同发力,才让我没了后顾之忧,只管放心等着立功受奖啊!

    来之前李孝逸就想明白了,一切都听李余的,不打折扣的服从。

    让进就进,让停就停,让左拐绝不直行!

    而且,他也深知,哪怕是只用一天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可但凡李余少了一根毛,他也是死罪。所以,打死他也不会让李余去前线,靠近都不行!

    咱们呐,就在后方待着,喝喝小酒、听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