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权臣》

128,命运各不同(3/4)



    乐间一直注视着火堆,没有说话,听凭属下们在耳边争吵。

    良久之后,他站了起来,道:

    “该出发了。”

    乐间刚刚走出屋子之外,一支冷箭突然从远处飞来,擦着他的肩膀而过,命中了乐间身后一名燕国将军的喉头。

    鲜血瞬间绽放。

    无数赵军伴随着喊杀声,突然从道路的前后两侧出现,朝着燕军杀了过来。

    乐间的脸色终于变了。

    他一个翻身上了马背,声嘶力竭的喊出了今天分贝最高的一句话。

    “快逃!”

    在道路的远方,齐军主将匡梁表情愉快的看着这一切。

    “终于抓住你了。”

    在得知尚有一部分燕军撤出了灵寿城之后,田单立刻派出了数千名斥候,在所有燕军可能经过的地方进行撒网式的侦查。

    燕军再怎么小心,两千多骑兵的踪迹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几天下来就被斥候侦查到,然后就有了这一次的伏击。

    匡梁这一次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田单可是让他带了整整一万兵马过来。

    燕军原本就是残军,士气极其低落,被突如其来的联军一冲,瞬间就散了架,七零八落。

    在主将乐间当先逃命后,所有燕军骑兵纷纷选择了跟随。

    一场埋伏战,还没有完全开打,就变成了抓捕战。

    匡梁搓了搓手,看着漫山遍野被追得嗷嗷乱叫的燕军,忍不住笑了起来。

    “咱听说在箕子朝鲜的地盘上有一种叫狍子的动物,看到人了也不会动,可以直接走上去把它敲晕拖走。”

    “你们说,燕国人怎么就不能好好的当一下这个傻狍子呢?”

    邯郸,赵王宫。

    赵王粗略的扫了一眼,就将虞信交上来的名单丢在了一旁。

    “所以说,确实是中山国的余孽在作怪?”

    虞信点头道:

    “臣亲自进入大牢见过犯人,也看过所有的卷宗,询问了亲历者。”

    “种种迹象都说明,以司马氏为首的当地大族数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中山氏对他们的恩情,妄图让中山国第二次复国。”

    赵王重重的哼了一声。

    “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大赵可不是魏国,它中山国想复国就能复国?做梦!”

    顿了一顿之后,赵王又道:

    “那你对李建又是怎么看的?”

    虞信表情平静的说道:

    “李建及时组织新军,不但将城中原中山国青壮年给监视住了,而且还凭借新军击退了燕国人的袭击,确实是有功。”

    “但反过来说,也是因为李建失察,没有及早发现司马平的狼子野心,才导致灵寿城遭此一劫。”

    “臣认为李建这一次有功也有过,算是功过相抵。”

    赵王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

    “功过相抵?好一个功过相抵。”

    “罢了罢了,李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吧,派人去灵寿城,给他一个口头的嘉奖,再赏点钱啊物资什么的给他。”

    “哦,还有那个乐乘,也赏赐点东西吧。嗯,就这样吧。”

    赵王随口安排完毕,随后对着虞信笑道:

    “虞卿啊,要不要和朕一起饮宴?”

    虞信微微皱眉,道:

    “臣听说大王最近和某个名叫郭纵的官员经常饮宴,如今大赵毕竟是在战争期间,还请大王稍微节制一下才是。”

    赵王笑了起来,颇为不以为然的说道:

    “寡人又不是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不就是喝点酒看看跳舞么,没多大事。”

    “郭纵此人,说话颇为有趣,寡人留他在身边解解闷,无妨。”

    听着赵王这番话,虞信心中也是无奈,只能告退。

    片刻后,一群舞女乐者走进了大殿之中,随之而入的还有一位赵国官员。

    这正是不久之前还在邯郸府中出任无名小官的郭纵。

    赵王一看到郭纵,眼睛顿时就亮了,对着郭纵笑道:

    “来来来,坐寡人身边。”

    郭纵忙道:

    “大王,臣只不过是一个蕞尔小官,并非贵族,怎么能坐在大王身边,这是乱了礼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