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权臣》

237,箕子朝鲜要和赵国联手(3/4)

得认识人,比如说由相邦后胜亲自介绍。

    在后胜的帮助下,这些冶炼厂如今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工了。

    质量方面自不必说,冶炼厂的负责人拍着胸脯向后胜保证,肯定比之前齐国官府的匠人们要更强。

    最重要的是利润。

    经过初步盘点,如今这些盐铺和铁匠铺,已经帮助后胜收入了七百多万钱。

    这才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一年下来,大几千万简直轻轻松松。

    这个数字让后胜有些喘不过气。

    还费劲心思收什么礼,办什么事,天天躺在家,等着这些钱哗哗的流进来,不舒服么?

    “定国君,当真是我再世父……异姓兄弟也!”

    后胜四十五度抬头望天,发出了极其深沉的感慨。

    话音未落,一名官员就急匆匆的来到后胜面前。

    “大人,这是今年冬天的灾民情况。”

    每年过冬都会出现灾民,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灾民的来源有很多。

    土地被贵族官员们侵占,流离失所。

    家中青壮年男子参军战死,房屋土地被宗族收回强行分配给他人。

    暴雨、大雪、山洪、河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整片田地。

    各种天灾人祸都会制造出灾民,年年如此。

    唯一的区别是,有些年份的灾民多,有些年份的灾民少。

    灾民们最喜欢来的就是临淄城,因为这里是齐国国都,是他们心中最后的希望。

    后胜漫不经心的接过这份灾民报告,粗略的扫了一眼。

    今年聚集在临淄城外的灾民大约在上万人左右,临淄城中的齐国官员们也早有准备,派出军队去维持秩序,每天也开放府库粮食给灾民们施粥。

    根据统计,今年灾民冻死饿死的数量大约在十五个人……

    后胜目光突然停住。

    仔细的核对了好几遍,后胜有些惊讶的提高了音调。

    “入冬都半个月了,冻死的数量才十五个人?”

    “你确定这个数字没有写错吗?”

    齐国官员忙赔笑道:

    “下官怎么可能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编造数字呢?确确实实是十五个人。”

    后胜脸色一沉,冷冷的说道:

    “往年这个时候,死的人至少都要在两三百,你现在说只死了十五个人,难道有奇迹发生不成?”

    官员欲言又止。

    后胜喝道:

    “说,不然我革了你的官职!”

    官员叹了一口气,道:

    “其实是因为李氏布厂的资助。”

    后胜愣了一下。

    “李氏布厂?这又是怎么回事?”

    官员摊开双手,道:

    “大人不如干脆直接前往灾民的营地,一看便知。”

    后胜心中疑惑,于是便带着官员,坐着马车来到城外。

    在路上,后胜脑海中回想着李氏布厂的情报。

    这所谓的李氏布厂并非齐国本地的布店,而是李建麾下的产业。

    在齐国如约开放三大行业之后,李氏布店自然也就跟着盐铺、铁匠坊一起从赵国进入齐国。

    后胜并没有把李氏布店当回事。

    布匹是需要人工生产的,而齐国的总人口相对比较稳定,这也就意味着每年齐国布匹的产量相对也比较稳定。

    无法提升产出,自然意味着利润微薄。

    后胜入股了盐铁生意,但想都没想过要入股这纺织生意,即便后胜府中也有好几家布店。

    后胜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难道,李建那个家伙,会在这方面给后胜一个意外之喜?

    后胜眼珠子滴熘熘的转来转去,心中诸多想法回荡。

    马车一路奔驰,车轮碾过白雪,让雪和黑色的泥土融为一体。

    城外,靠着城墙角落,众多帐篷聚集,组成一座看起来极其简陋的营地。

    在营地之外,一队士兵分散坐着,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至于营地里传出来的奇奇怪怪声音,这些士兵们大多爱答不理。

    后胜下了马车,自然有官员迎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