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304章:何不早说(3/4)

br>    “???”

    诸葛亮愣住了,他并未想这个问题,至少这会儿他没有想。

    今天听了刘禅的这番神奇故事,他只想着通过他的努力,再加上天子的先进知识,然后厉兵秣马,最后带领汉军挥师中原。

    “政体!”刘禅脱口而出。

    “???”诸葛亮又是一愣,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于是追问道:“请陛下明示!~”

    刘禅顿了顿,叹息一声道:“我大汉现在实力在魏吴两国之上,但是内在症疾依然明显。”

    “与魏吴相同,我大汉现在也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

    “嗯!”诸葛亮点头。

    “根据朕在未来看过的史料;”刘禅道:“历史上,最后结束三国纷争的是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司马炎建立了东晋,但是东晋却并未维系多久,先是八王之乱,然后又是五胡乱华,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而这些,却也与世家大族实力太强有关。”刘禅确定的道。

    虽然刘禅不是史学家,对于历史也是看资料,听人讲述了解,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还是了解了一些。

    晋朝的快速衰退,就是与世家大族强势有关,这些年其实刘禅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

    “现在必须开始改变,慢慢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

    “如何削弱?”诸葛亮问道。

    对于世家大族的威胁,诸葛亮自然也是知道的,当然,他本身也是世家大族,他就是出自琅邪葛氏。

    但现在不同,他是大汉王朝的丞相,他的夙愿是兴复汉室。

    而这些世家大族,却是潜在的威胁。

    “提高底层百姓的地位!”刘禅说道:“朝廷增加底层百姓的势力,让他们获得上升的通道,久而久之,世家大族的势力自然就会被削弱。”

    “科举?”诸葛亮愣了一下问道。

    “正是!”刘禅点头道:“根据朕看过的史料,后世解决世家大族隐患,也是通过科举制度,逐渐稀释掉了世家大族在朝廷的影响力。”

    刘禅说完这话,诸葛亮沉思良久,关于科举的事情,早在数年之前刘禅就提出来过,后来徐庶也认可这个政策,他也觉得大汉需要削弱氏族的势力。

    只是防止氏族反弹,经过商议,他们决定缓步推行,并未一蹴而就。

    半晌之后,诸葛亮眉头舒展,淡淡的说道:“那就依照陛下之意,提前开始科举制度,完善朝廷体制。”

    既然几百年的君王,选择用科举制度削弱氏族,而且效果也非常的明显,那大汉为何不提前采取呢?

    “多谢相父!”刘禅点头道谢。

    ...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五月八日。

    长安——

    这段时间,长安十分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不断涌入长安城。

    他们到长安的目的,只有一个。

    科考——

    这是去年朝廷就已经定下的事情,今年大汉王王朝要举办第一届科举考试,任何愿意为大汉王朝效力的人,都可以参加这次科举考试。

    至于科举考试会如何考,他们并不知道,但是朝廷已经明示天下,一旦通过科举考试,朝廷就会委以官职。

    大汉王朝说话还是算话的,因为在此之前,大汉每三年就会举办一次武举考试,通过武举考核的人,就能成为大汉王朝的将军。

    现在大汉的军中,就有不少将领是通过武举当上将军的。

    要是换作以前,你想要当将军,要么你家在军中有人,通过推荐,朝廷委任你当一个小校,然后通过军功,逐步晋升。

    现在不同了,只有你有能力,可以去参加武举考核,就能成为将领,每一届的武举前三,都会被皇帝钦点为校尉。

    校尉虽然算不上顶层将军,但也是中层将领。

    因为这个武举制度,让大汉增加了不少实力不错的武将,比如第一届武举榜眼田牧田厚义,就是通过武举考试被封为护军校尉,然后进入大汉军中效力。

    经过这几年大汉不断的南征北战,在晋中之战结束之后,田牧已经晋升到了偏将军。

    科举——

    不用琢磨,这自然是与武举相同的,只是科举是文人的考试,所以当朝廷的诏令下发不久,全国各地的学子,就开始准备,等着此番的科考。

    ...

    晌午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