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72 恩怨(2/3)

大呼,带着自己的心腹人马反杀关彝麾下的禁军。

    “杀啊,清君侧,除恶臣!”阎宇见到一直隐忍不发的刘林在被自己当面喝破密谋之后终于动手,顿时喜形于色,他连忙指挥部下兵马抓住时机反攻汉家禁军,势要一鼓作气击破关彝带来的禁军将士。

    反观关彝带来的汉家禁军一方,在遭受自家主将突然被刺于马下的可怕打击后,群龙无首的将士们旋即士气大跌、军心动摇,竟然被阎宇和刘林带兵前后合力夹击打得节节败退,根本再无抵挡之力。

    不一会儿,禁军军队就演变成大溃败,阵型自行奔溃,个个丢盔卸甲,抱头鼠窜。

    其他两面禁军得知主将关彝被刺、正面战败溃逃的消息,同样是心惊胆破,纷纷舍弃了还没完全到手的营墙,不敢再与阎宇兵马作战,匆匆忙忙地沿着原路撒腿狂奔、飞似的逃离战场。

    “给我追,一直杀到城里去,清君侧,除恶臣,封侯拜将就在今日!”

    阎宇在牙门将刘林突然反戈的助攻下,以少胜多,颇为艰险地打败了关彝的汉家禁军,他深知要趁势而进的道理,当即命令营中兵马倾巢而出,直驱成都。

    ···

    “不好了,不好了,大司马,阎宇率叛军破城了!”

    关彝率领的禁军在城东被阎宇兵马打败后很快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原本布置完一切后的大司马张绍准备入宫觐见皇帝和太皇太后,结果还没入宫,就听到了关彝在城东平叛反被阎宇叛军打败的噩耗。

    “这怎么可能?”

    张绍初闻之下,大惊失色,差一点就要从马背上跌落下来,他勉强稳住了摇摇欲坠的身子,赶紧询问详细情况。

    不过告急的人似乎跑得太急,气喘吁吁,也没有把情况捋清楚,幸好后头告急的人马纷至沓来,张绍才能够在第一时间逐渐梳理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关彝率领禁军将士前往城东军营收编阎宇旧部,原本禁军兵力占优,虽然遭受了阎宇带兵抵抗,但还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胜利果实眼看就要摘取。

    谁能想到,禁军之中的一部由牙门将刘林率领,突然在阵中反戈一击,打乱了禁军阵脚,刘林更是临阵发难,策马冲到关彝面前一槊将他刺于马下,继而造成了群龙无首的禁军将士先胜后败,被趁势反攻的阎宇兵马冲垮。

    后面的糟糕结果可想而知,溃败的禁军士卒一路丢盔卸甲、狼狈逃回城中,带来了军队战败、关彝被刺的可怕消息,引得城门军队一阵骚动,而在后穷追不舍的阎宇兵马也夺了禁军器械,趁势攻城。

    守城军队仓促之间拼命抵御,一时间矢石雨下,阎宇兵马虽有了诸多器械甲仗,却也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强行突破高大坚固的成都城墙。

    但早就与阎宇密谋有约的刘林手段显然不止如此,他派人混在溃败的禁军队伍之中,一路跟着跑回了城中。

    此时趁机发难,与城外猛攻的阎宇兵马里应外合,又是打得守城军队一个猝不及防,两方兵马眼下就在城门一带作战胶着,但总体而言还是群龙无首的禁军将士形势不妙。

    若不能够迅速驰援,城门一战,恐怕最后溃败的还是禁军一方。

    “刘林亦是汉家宗亲,奈何从贼作乱?”

    张绍心乱如麻,在马上哀叹道。

    身边人欲言又止,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刘林乃是刘封之子,虽然骁勇善战,但却一直不得重用,年已半百却还是位居牙门将,只能算是一个中层禁军军官,恐怕早就对朝中有不满之心,只是一直隐忍不发,直到今日罢了。

    而且听说中护军关彝掌军之后,大行刑罚立威,这牙门将刘林也曾吃过关彝的苦头,加上关羽、刘封当年那些不好对别人说的恩恩怨怨,说不定这刘林也是怕遭到顶头上司关彝的后续报复,才决定铤而走险与阎宇兵马密谋作乱的。

    当然,之前外戚势力如日升天、炙手可热的时候,没有人会去质疑张绍的用人和调度之能,更不能去劝谏关彝在军中的行事,谁愿意得罪当权的他们,只当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轻轻略过罢了

    谁想到,还有今日这一摊破事发生。

    眼下形势危急,多说无益,张绍身边的僚佐之中亦有知兵之人,当即建议张绍改变一开始城中布防、准备大索的布置,转而集中兵马救援城门,同时派人去调遣城外的柳隐、句安等营禁军内外夹击阎宇的叛军。

    相信有大司马亲自到场助阵,禁军人数不少,必然能够恢复军心士气,顽强抵挡阎宇叛军的进攻,再有城外宿将柳隐、句安等营兵马相助,平定乱事也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

    但事到临头,懊悔用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