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7 败因(2/4)

做掉了,那局面的主动权就又回到了他们一方的手中。

    战,连败两次的成都朝廷必定人心惶惶,守城的人马都左支右绌,一路北上那肯定是所向披靡、望风而降,可以顺利实现清君侧、逐恶臣的原定目标。

    退,背后没有了追兵,成都朝廷连吃败仗,想必也是实力大损,需要重新评估朝廷与南中的实力,不会再与他们为难,能够互相给彼此一个台阶下,允许他们上书谢罪,赦免他们在犍为犯下的罪过。

    总而言之,这一切的关键点,都落在了打败这即将到来的第二波朝廷兵马上。

    “对了。”说完这些话,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成功调动起帐中其他人的作战欲望的霍处嘿嘿笑道:“据最新军报消息,这一次从成都南下的领军的将领,是如今执掌朝堂的太傅姜维的假子,镇北将军姜绍!”

    ···

    “你们说,霍处一定会率南中兵马北上迎击或者伏击我的兵马?”

    行军从京畿进入犍为境内,前锋哨骑就已经跟南中兵马的斥候开始频繁接触,双方互相试探,进行过短暂交锋,南中军队的斥候并不恋战,却络绎不绝,似乎想要持续试探,把姜绍的兵马引向深入。

    所以,天色未暮,姜绍就下令军队先在沿途官道的一处乡聚下营,依托原有的矮墙构建营地工事,完全是按照在按照在敌境行军的模式严阵以待,不断的加强营中防务。

    他自己又带了一队将佐人马离开营地,向前勘察山川地势、官道走向,虽说武阳境内的地形他也比较熟悉了。

    因为通过与南中斥候的交手接触,加上以往自身的接触,姜绍发现了一个特点,南中兵马并不仅仅是驾乘他们的矮小的滇马山地丘陵作战,他们手中也有一些来自羌人部落的战马,与蜀汉北境骑兵相比,也没有太多的差别之处。

    而且南中兵马轻剽善战,尤其擅长突袭和打伏击这类小规模作战。

    这与他们的地域和往日作战风格息息相关,南中之中的永昌郡最为宽阔富庶,这块地盘不仅有连接到身毒的商道,还跟越巂郡类似,与北面群山之间诸羌部落有不少接触,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耐苦寒、擅攀登的马匹、牦牛等牲畜。

    南中七郡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种姓、部落,昆叟各号不同,一些汉人豪强之家也与他们交错杂居,文化习俗互有影响,但总体还是形成了一股带有明显夷风、与其他地方不同南中风情。

    他们的作战规模并不大,常常是以小规模战斗、突袭和打伏击方式进行的,与汉家军队开大阵、对大敌,排兵布阵鏖战疆场又有很大不同。

    所以姜绍认为自己应该不给南中兵马有机会发挥他们的作战特长,而是要逼迫他们与自己摆开阵仗面对面对抗战斗。

    “是的,将军。”答话的是都尉杨稷,他曾经是安南将军麾下的军官,后面奉命率领南中部曲北上参与姜维指挥的收复汉中战役,战后就留在了北境担任军职,是飞军的一部都尉之一。

    更加机缘巧合的是,他恰恰好就是犍为人,所以姜绍出营特地把他带上,还认真询问他的意见。

    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杨稷与如今的敌军首领霍处共事过,了解这位霍弋假子的作战风格,又是犍为出身,对武阳地区的地形也算比较熟悉,是姜绍此番作战的一位有力的参谋助手。

    为了确保打赢这一仗,姜绍也算是尽可能把所有能用的资源都派上用场了,连之前俘虏的那个霍弋帐下百人将王承都带上了。

    就是为了尽可能的熟悉南中兵马的作战风格,在战斗中更快更准确的找出他们存在的破绽,好一举制敌,尽快结束这种天府之变后的地方余波。

    李环也在外出的人马之中,这位遑耶经过一连串的历练,整个人显得更加干练,他沉着地说道:

    “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这南中校尉霍处麾下也不过四五千人马,而且营头繁多、成分纷杂,并不是安南将军霍弋的主力部队,更像是从南中各地临时纠集起来的。”

    “这些复杂的人马小规模战斗,或者打打伏击、突袭夜袭可能还行,若是正面布阵迎战或者是攻打武阳城,那是完成不了行动任务的。”

    “所以,北上突击或者伏击某率领的军队,成了他们战胜朝廷兵马的唯一选择。”

    姜绍听明白李环话里的意思,又重复了一边刚刚对敌情的判断。

    “没错,毕竟虎牙大将军句安的军队为什么交战失利,也是跟遭受南中兵马伏击有关。”

    临危受命,南下用兵,姜绍必须加班加点了解充足的情报信息,其中也包括了句安战败的原因。

    说起来,这句安战败倒也不完全是他的原因,因为他本身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