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11 执政(3/3)



    地理方面的统一和集权、意识形态方面的统一和集权、经济方面的统一和集权、地方人才向中央流通的渠道。

    地理方面自然不用细说,李简在汉中郡搞的度田料民,姜维早年亲自带兵征服汶山郡的羌胡部落,还有姜绍最近的带兵南下入犍为平定南中乱兵。

    他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地理方面的统一和集权,防止地方势力的坐大和割据。

    意识形态方面的统一和集权、地方人才向中央流通的渠道这两方面,姜维暂时还没有拿出明确的政策方案来。

    但经济方面的统一和集权这桩大事,他已经授命自己提拔到水衡都尉位置上的陈裕拿出一箩筐财政政策来供自己挑选和决策。

    说起陈裕,虽然此人德行不高,但才华还是相当出众的,跟他那个死**亲差不多,都是才高德薄的人物。

    他把姜维的命令深入理解之后,认为当下朝堂还会对太傅姜维执政产生掣肘的就是尚书令樊建此人。

    姜太傅把自己提拔起来,还重新创设水衡都尉这个前汉的官职出来,一方面是为了效仿汉武帝筹集战争经费,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分割尚书台的财权。

    是的,蜀汉虽然也有大司农、少府之类的官职,但在“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大趋势下,如今掌控最大财权的仍属樊建治下的尚书台莫属。

    虽然还没有独立出度支曹单独办公,但蜀汉最大的财权就在尚书台的手中。

    以往姜维每次提议出兵,尚书令樊建都会以国用不足、用兵需要加派赋税等理由来搪塞,阻止朝中发兵决策的通过。

    反正国家有没有钱粮,能不能支撑作战,能支撑多久都是由尚书台的人算出来的,尚书令樊建说不能,其他人也没有充足的证据来反驳。

    如今有了自己这个水衡都尉在,财权一分割,台面上的账目就一清二楚,不容得尚书令樊建这个老匹夫再用这些借口与姜太傅作对、处处掣肘了。

    当然,水衡都尉陈裕千方百计、苦心孤诣拿出的这一箩筐财政政策,也不是每一条都符合姜维的心意。

    比如效法李简在汉中度田料民一条,姜维想了想,就提笔把它划掉了。

    自己是异国降人,虽然为蜀汉效力多年,也立下了不小的汗马功劳,但不管是原来的荆楚人还是巴蜀人,都对自己有明显的排斥,甚至不少人指责自己损耗国力、用兵无功。

    如今诸葛瞻、董厥、阎宇等人相继身死,重臣就剩下一个樊建在独自支撑,荆楚人在蜀汉朝堂上的势力已经衰弱下去,蜀汉暂时也没有其他外来人员补充,当地的蜀人势力崛起是难以避免的。

    所以,不管是治国理政,还是北伐中原,巴蜀人的力量都是必须充分发挥出来的。

    这个时候搞度田料民,虽然肯定能够增加赋税钱粮,却容易闹得朝野沸腾、人心惶惶,把荆楚人、巴蜀人都给得罪了,十分不利于自己这个执政宰臣地位的巩固。

    

    

    

    




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http://wap.xbiqugu.la,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无广告清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