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14 定向(2/3)

失了的国土,虽然土地贫瘠,但勉强也算是个收复国土的大功了,能够应付成都朝廷的催战。

    毕竟关中、陇右、河西,蜀汉都打过多次了,曹魏在相对应的边境防御部署兵力也称得上齐整周全,以姜绍麾下能够调度的兵马想要在边境攻城略地,那最后断然是讨不得好的,还不如东出袭击东三郡,看看能不能碰碰运气,拿下这一块贫瘠的土地。

    但姜绍却直接否决了他的这一项建议。

    首先,朝中的要求是在边境打出点声响,既是震慑内外、凝聚人心,也是要为日后大举北伐奠定基础的,你把大将军姜维一心图北的兵锋突然转到东边去,政治这一关就过不去,哪里还有破旧革新之意,那不是又退回到蒋琬时期的北伐方针了吗,更何况,蒋琬他最终也没有去打东三郡。

    其次,东三郡这块地方贫瘠,宛如鸡肋,以往就是流放罪犯之地,若是汉强贼弱之势,那袭取东三郡还有一点牵制曹魏,迫使其分兵防备腹心的用途。可眼下是汉弱贼强,袭取东三郡不只不能够威胁宛城、襄樊,反而是要搭上汉中兵力去小心布防,得不偿失。

    最后,打东三郡时间和准备也来不及了。若要取东三郡,最好是能够联络吴国,让他从江陵、秭归等地发兵袭扰襄阳、房陵等地,牵制曹魏的兵力,他们再从汉中这边突然发兵,从西往东打过去,才有可能一口气吃下东三郡。

    现下去联络吴国兵马时间已经是来不及,单靠他们这一路兵马直接去袭取东三郡,就怕对方关门打狗,一头撞了进去,然后被曹魏从宛城、襄樊多处调兵围起来打,到时候顺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返回困难,怕不是又要折损了一批汉中兵马。

    黄崇被拒绝了建议,他也不气恼,又想了想说道:

    “按照汉中的情况,这么短的时间筹备,能出动一万步骑北上就是极限了,否则后方粮草也接济不住,这点兵不碰碰运气去打东三郡,那就只能够退而求其次,去陇西、金城等地打打草谷了,陇右地区有那胡烈的兵马在,万万是去不得的了。”

    “若是运气好,魏军兵力薄弱又空虚无备,我等带兵在田地割了些粮草,然后打下一二座城邑,把民众迁徙回汉中,那也算是一场胜仗,能够给朝廷那边交差了。”

    姜绍点点头,他的设想也是往北走,翻越牛头山,避开胡烈大军布防的陇右方向,去陇西、金城那边打河西方向,而且为了保障减少后勤粮草负担和发动袭击的突然性,他先带过去的兵马一定都要有马骡代步,才能确保兵贵神速,能够做到长途奔袭。

    这硬性条件一限制下去,他能够带着北上的兵马数量立马就被限制死了,最后就算把目前军中的马骡都集中起来使用,他能够带着北上作战的精兵,满打满算也就是五千之数。

    听到姜绍这个疯狂的计划,黄崇脸色立马就绷住了,他摇头道:

    “只带五千兵,还是用马骡代步,轻装加快速度,不带攻城器械,这么打,如何能够在陇西、金城那里攻城略地?”

    “那就不攻城略地!”姜绍答道。

    “这不可能。”黄崇继续摇头,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不占领魏国城邑,不迁徙魏国民众,何谓取胜?我只听说过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还没听说过兵出逾境,不得敌国一地一城一民的,可以称得上是打了胜仗的,这如何能交差,子复你这么一说,我是越来越犯糊涂了!”

    “哈哈哈。”姜绍看着黄崇一头雾水的模样,终于满意的大笑起来,他笑道:“敌强我弱,朝中又压着我们在北境不得不打,此仗就不能再是跟以往一样想着攻城略地、割麦徙民的路子去,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我们要打,就打一场让所有人都还没弄明白的糊涂仗!”

    ···

    七月底,蜀汉突然出兵,翻越牛头山,攻占了魏国境内的临洮一城。

    来自陇西郡的羽檄军报立马飞马星夜奔驰,赶到上邽向征蜀护军胡烈急报这份紧急军情。

    “什么,蜀兵打过来了!”

    性急如火的胡渊从自家父亲处听说了蜀兵翻越牛头山,悍然攻占陇西郡境内临洮城的军报之后,立马就跳了起来。

    他们胡家虽然是边地豪族出身,以军功起家的,比不上洛阳城内那些簪缨世家,可经过前后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如今也算是开枝散叶,在朝野内外都有自家子弟出仕任官。

    他们通过朝中的渠道早已经得知了今年进位晋王不久的司马昭重病卧床不起,眼瞅着时日无多,也是不久前才被封为晋国太子的司马炎在司马昭留下的一班重臣和宗亲长辈的辅佐下,开始全权处理军政事务。

    这可是权力交替的敏感时期,尤其是对于司马家这种篡位者的身份而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