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35 争执(2/3)

反而勾起一丝冷笑。

    这,,这二人听说之前在朝中有过瓜葛矛盾,如今看来,在这军略上各执一词,似乎是夙怨难消啊!

    ···

    看完坞壁、烽燧等建筑之后,安西将军石鉴和积弩将军庞宗二人同坐一架马车,启程返回营地。

    一路上,一向擅长讨好献媚上司的庞宗这具肥胖身躯似乎在车上坐的很不习惯,在与石鉴的交谈中,好几次都扭了扭腰杆,挪了挪屁股,好像为了让自己坐的舒服一些一样,石鉴却视若无睹。

    又过了好一阵子,他终于忍不住试探道:

    “石公,这杜将军似乎对刚刚的军略颇有成见啊!”

    石鉴闻言冷笑一声,也不回答有关杜预的质疑,淡淡问道:“庞将军出身西州,又是军中宿将,平心而论,现下若是发大兵与蜀中军队、鲜卑胡人争陇右,还要驱逐蜀兵、平定胡人,容易否?”

    庞宗脸色一凝,过了一会哂笑道:“怕是不容易啊,某是西州人士,深知这陇右地区有高屋建瓴之势,易守难攻,尤其是从关中发兵争取,大有不便。加上陇右士马甲天下,一向是不容易臣服的。昔年光武皇帝如何英明神武,派兵与隗嚣军队多次作战,也是难操胜算,以至于多次临阵换将,最后硬是凭借举国之力耗到这隗嚣兵粮断绝,才拿下了这陇右之地。”

    见庞宗说了实话,石鉴也脸色肃然,沉声说道:“何止是不容易,在某看来,是大不易!这陇右之争,犹如昔年的汉中之争,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失去了就不容易再夺取。当年夏侯渊战死汉中,丧师失地,后面魏武皇帝亲率大军千里迢迢赶至汉中又如何,以魏武皇帝的能征善战,以麾下兵马的百战百胜,还不是得了‘鸡肋’二字退兵。”

    “今日你我都知道,陇右数郡被蜀兵夺取,要再发大兵争回来,除非是敌军内部生乱,否则谈何容易,你我就算是竭尽智力,到头来也可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白白便宜了后来者。”

    “要不然,你道扶风王就算再不明白其中利害,他帐下的长史刘准难道看不出来么,他们为何偏偏要为一庸将敬琰求情而得罪当今天子,最终被免去这关中的军职?还不是就是因为看准了这后头的仗不好打,害怕在落得个不得安生的下场,这才要使用此等伎俩,明哲保身、退出这关中的危局。”

    被石鉴这么一提点,积弩将军庞宗顿时恍然大悟,他一开始也知道这关中的兵事其实是个烫手山芋,但无奈皇命加身,不得不从,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多兜兜转转的曲折道理,一想到其中厉害,再想想“进不贪功、退不畏罪”的扶风王司马亮等人,顿时也是浑身冒出冷汗,连忙向石鉴询问得脱之法。

    石鉴呼出一口长气,继续说道:“此时最忌怕的,就是朝廷下诏催促进军,那就是要你我把脑袋和仕途都绑在这一仗上面,与蜀兵拼命,稍一不小心,就是在沙场上败军杀将的下场,这是智者不愿为的事情啊。”

    “某所用的军略,修坞壁、建烽燧,看似耗费国家钱粮、战争旷日持久,却胜在稳妥可靠、步步为营,不至于让军中将帅孤掷一注,与那些凶悍蜀兵、野蛮胡人在疆场上一决胜负、搏个生死。”

    庞宗闻言连忙点点头,他现下是越听越佩服石鉴的老谋深算和稳妥行事了,毕竟他虽出身西州,但如今在洛阳也算是权贵之流,日子过的优哉游哉,好不快活,若不是年轻皇帝临时点将,他如何愿意来接着烫手的山芋,与这些蜀兵和胡人拼命。

    所以他皱起眉头说道:“眼下有杜预从中作梗,就怕是朝中得知此事后,不允许军中的方略,加快催促关中发兵去夺回陇右、驱逐蜀兵、平定胡人啊!”

    杜预是司马家的姻亲这一层关系朝野人所皆知,庞宗甚至怀疑年轻皇帝把他派来前线,就是有一层监督与他有旧怨的石鉴发兵奋剿的意思,若有如此深意在,只怕石鉴与杜预二人军略争执之后,必定也会在朝中各找帮手,打起口水仗,按年轻皇帝的心性,恐怕不会让想要不求有功先求无过的石鉴如意。

    这一层石鉴早已经是想好了,他事事都想在庞宗这个军中武人的前面,这时候却打起了机锋来。

    “有人想要吃肉,这劝看来是劝不住了。既是劝不住,就得别有手段了。”

    “他要吃肉,那就让他吃冷肥肉,吃到吐主动说再也不吃了;他要喝水,那便往水里加盐,让他喝到吐也解不了渴。”

    庞宗愣了一愣,想了片刻才明白过来,顿时拊掌笑道:“妙啊!”

    “吃肉是为了解馋欲,喝水是为了解渴。但若是把事儿办成吃肉是为了肉,喝水是为了水……嘿嘿。”

    在庞宗的冷笑声中,石鉴也冷冷一笑,补充道:“他不是想要上书朝中要抓紧时间力主进军、发大兵奋剿么?那就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