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432章:阳谋难解(求订阅)(2/3)

抢夺郑国的土地,只有不讲究的楚国会夺土。

    “郑小国也,实无与大国相争之力。若原来犯,我降予原。楚军来犯,我亦降予楚。此为小国求存之道,实非我所愿。”罕达说着,心里却是在想:“类似的话,一定有不少先辈说过吧?只是对象从晋国和楚国,换成了原国和楚国。”

    郑国其实并不弱小,要命的是几个邻国中有两个超级强国,并且这两个超级强国总爱在郑国境内交战,一次次逼迫郑国站队。

    朝秦暮楚?一开始其实是朝晋暮楚,说的就是郑国。

    智瑶笑着问道:“若寡人许郑安稳,郑可如宋一般?”

    这一次罕达回答得很快,曰:“敢有违背?”

    智瑶点了点头,道:“来年,寡人邀郑君、宋君会盟,届时盟誓。”

    不是在会盟场合讲的话,再以盟誓昭告,任何承诺都能够视为屁话。

    罕达觉得自己接收到了两个信息,第一个是智瑶并没有强制诸侯站队的意思,再来就是宋国已经得到原国同意保持中立。

    “如果郑国能够保持中立,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啊!”罕达心想。

    当下各个国家都不好受,谁还没有一些内部麻烦呢?谁都想要得到喘息之机,好好地整顿内部,有机会必定要抓住。

    罕达重新哀求道:“请原侯放归寡君。”

    智瑶答曰:“自可离去。”

    罕达立刻千恩万谢。

    得知随时能够离开的郑君易看上去没有多么高兴,相反因为结果太好而心生警觉。

    “如寡人离去,楚国可会善罢甘休?”郑君易问道。

    罕达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君上归国奋发图强乃为首要。”

    有些话其实不用讲得太明白,讲清楚了反而会让事情变得不好办。

    谁还看不出智瑶那么好说话是为了什么,乃至于愿意放走郑国君臣是什么用心,无非就是在干瓦解联军的操作,使得楚国陷入孤立状态,原国再单独针对楚国。

    看没看出来对郑国都一样,他们还是得知勾践已经离开的消息才想明白这个道理。

    罕达说道:“越君归国,乃是知晓自身为重,唯有图强方有生机。”

    郑君易说道:“郑有别于越。原楚相争,伐交之地必在郑也!”

    谁不知道?可是知道又怎么样,夹缝求存罢了。

    罕达只能说:“与楚君、越君类比,原君不似无德之君,或有君子之德。”

    一个什么伎俩都敢用。

    另一个动辄喊“我蛮夷也”。

    智瑶是干了代晋的事情,可是得到了周天子的认证,平时没听说干了什么出尔反尔的事情,对吧?

    这一次,原国保证了一些小国之君的安全,放走了越君勾践,听说愿意救治受伤的楚君章遭到楚国众臣的反对。

    那样一看,智瑶明显是一个可以沟通又要脸的国君啊!

    当然了,一些事情很多人知道,问题是需要装糊涂,尤其是实力差距太大的前提之下,作为臣子忽悠效忠对象很有必要。

    罕达现在就需要忽悠郑君易,免得郑君易知道智瑶的槽点太多,做出错误的选择。

    郑君易说道:“鲁,国祚或将不保。”

    罕达愣了一下,答道:“如我为原,待鲁如何?”

    郑君易想都没想,说道:“亦灭鲁国祚。”

    是吧?纯粹是鲁国君臣自己脑残,不能怪别人怎么对待鲁国。

    而鲁国作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碰上一个行事更加果决的国君而已。

    “我如归国,广积粮、高筑墙、勤练兵、频邦交,自保可也!”罕达将某后辈的话给抢了。

    对于高筑墙这一点,郑人表示自己很熟悉,并且早就在干了。

    郑君易回味了一下罕达的那一句话,赞道:“子姚实为栋梁之臣!”

    继续修乌龟壳比什么都重要,事实也早就证明只要城墙够多、够高、够厚,不管谁来了都一样。

    随后,罕达去了楚国君臣那边,没有见到楚君章,找白公胜进行了告别。

    白公胜盯着罕达看了很久,有些咬牙切齿地说道:“郑悖盟,殊不知与我为敌?”

    罕达又将对智瑶说过的一些重复了一遍,强调郑国的弱小,实在是迫不得已,吧啦吧啦一大堆的话。

    白公胜被气得额头都冒出了青筋,好歹是子期及时赶走罕达,要不然白公胜就该当着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