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唐荣耀》

134章 改组朝堂(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李晔并不打算与任何人商议。

    也不希望自己的诏令传至朝堂,然后门下符宝郎不敢盖印,并招来几位宰臣的质疑,最后还得自己一一出面解释,浪费时日。

    李晔决定再次动用墨敕。

    因而,他只召来代掌承旨的翰林学士韩偓一人,并提前警示韩偓,只管执笔草诏,不准问一字。

    韩偓执笔的手一抖,忙点头称是,然后屏息以待。

    李晔口授敕令。

    一、罢中书省。其掌参议表章、拟诏制敕之事,由翰林院代掌;其下谏议大夫掌讽谏规劝之事,由御史台代掌。

    二、罢门下省。其掌诏令章奏之事,由翰林院代掌;其下给事中、拾遗官掌讽谏驳正之事,由御史台代掌;其下散骑郎掌随从顾问之事,由锦卫代掌;其下起居郎掌记录之事,由翰林院代掌;其下符宝郎掌印绶之事,由殿中省代掌。

    三、罢太府寺。其掌金帛府库、营造器物之事,由户部下仓部代掌。

    四、罢司农寺。其掌粮食积储、维缮仓廪之事,由户部下仓部代掌;其掌督农田水利之事,由工部(当时喜欢戏称为「水部」)代掌。

    六、罢光禄寺。其掌太官、肴藏、良酝、掌醢之务,由礼部代掌。

    七、罢鸿胪寺。其掌传赞仪节、迎送外宾、朝会礼仪诸事,由礼部代掌。

    八、罢卫尉寺。其掌仪仗帐幕诸事,由殿中省代掌。

    九、罢军器监。其掌缮甲弩、输武库之事,由兵部代掌。

    十、罢少府监。其掌工器匠户之事,由工部代掌;其掌钱币铸造之事,由户部代掌。

    十一、罢将作监。其掌金玉器皿、纱罗锦缎、犀象珠玉之事,由工部代掌。

    十二、罢堵水监。其掌掌河渠、津梁、堤堰之事,由工部代掌。

    十三、并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入户部,拟授杜让能为户部尚书。另授孔纬礼部尚书。授刘崇望吏部尚书。授张濬兵部尚书。改授李磎刑部尚书。授徐彦若工部尚书。加授崔胤御史大夫。进韩偓翰林院学士承旨。

    十四、户、礼、吏、兵四部尚书,与御史大夫,与翰林学士承旨,与兵马府左、右佥事,八人并加延英殿大学士,有入奏延英、参谋侍诏之职……

    罢置中书门下,不复有宰相之名,权力分摊至尚书六部。而六部既是决策机构也是职能部门,且还要与天子直接对接,这便是明朝内阁的由来了。既可减轻天子身上繁重的工作量,又可居中缓冲,避免天子与六部正面冲突。

    但李晔考虑到如今朝廷实际只掌京畿之地,工作量小,且他追求的是集权、高效,故而暂不设内阁……

    韩偓放下笔时,浑身大汗。

    他的整个脑袋里嗡嗡作响。

    他不敢抬头看天子,甚至不敢看他刚刚亲笔拟就的敕令。

    哪怕身为朝堂上最富学识的大臣之一,他也看不明白这诏令的内容,他也不敢看。

    他只知道,整个朝廷将迎来巨变,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变。

    敕令颁下。

    满朝轰动。

    身为大唐行政核心的中书、门下两省被废置。

    另九寺废其六罢其四。

    一时之间,朝中百官或许还无法明白这一连串的「罢」字的背后含义,但他们第一时间就看懂了,包括他们自身在内的大部分官吏,即将被天子与朝廷抛弃,被清扫出朝堂。

    他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放下手中事务(其实大部分人都无事不做,不过照例来衙门里煮茶谈天),蜂拥至尚坐在中书门下省衙办公的三位当朝宰臣。

    他们要讨要一个说法,或让宰臣们带着他

    们一道去求见天子。

    杜让能、张濬、刘崇望三人更早一步看见诏令。

    他们也是满心震惊,正聚在一起猜测天子的意思。

    遭遇百官围堵,对宰臣们来说也不算稀奇事。他们身为宰臣,本就有上传下达、居中调和天子与百官职责。

    他们能做的,唯有尽力安抚官员们的情绪,随后向宫内递去牓子,请求入宫面圣。

    若有犯糊涂的官员嚷着要一共面圣,他们也要尽力劝阻,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

    好在。

    天子同意了三位宰臣入宫。

    然而等三人在延英殿偏厅内面见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