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唐荣耀》

136章 云阳园(1/2)

最新网址:www.xbiqugu.la
    得意于杜让能的特意安排,李晔一路所见,尽是荞麦青青,桑麻如林。

    当地农人或是提前得了消息,都在田野里埋头耕种,远处也是屋舍栉比,炊烟袅袅,一副百姓安居、农桑兴旺的画面。

    李晔特意出宫,当然不是来看「政绩」的。

    不过他也没有急着揭穿,毕竟这样让人舒心的画面,他也乐得多看上几眼。

    随后杜让能还找来了当地县官和几个大姓族长,让他们当面向天子汇报当地农桑状况。

    李晔像一个仁德天子那样,耐心听完他们的汇报,再口头奖赏,再言语勉励……

    可从田野里出来后。

    李晔不与任何人招呼,接过丁丑牵来的马后,「驾」的一声,当先一骑疾驰而去。

    丁丑等御前侍卫同驰。

    「圣上……」

    剩下杜让能等一路官员全傻了眼。

    圣上这是唱的哪一出?

    他们傻呆在原地,朝着天子消失的方向,望眼欲穿……

    等他们终于明白天子不会再回来,心里也更困惑了,只有围在杜让能身边:「杜相公,这可咋办?」

    「还能咋办?追啊。」

    杜让能也是无奈。

    于是,大唐的户部官员们,会骑马的骑马追,不会骑马的,只有两条腿跑着追他们的天子……

    李晔其实骑术也就一般。

    尤其是养尊处优惯了的身体素质一般。

    只骑得一个时辰,刚到了云阳县边境,他便骑不动了。

    他下马找一地休息,另遣一人去唤卢宴出来接驾。

    这时回头看去,除了丁丑等侍卫,只两三个稍年轻点的官员追了上来,其余官员全没了踪影……

    至于年老体迈的杜让能,只希望他别跑岔了气……

    李晔还真小瞧了杜让能。

    身为两朝元老,杜让能曾三次随先帝播迁外地,跑路的经验格外丰富。

    只等得不足两刻,卢宴尚未出来迎驾,大部分官员都还在路上挣扎,杜让能便已经气喘吁吁地追到了天子身边。

    虽然他的幞头早取了下来,露出满头白发,胸前衣襟大敞,已顾不得宰臣的风范……

    李晔也歇够了,便带着杜让能等人朝县里慢步而去。

    杜让能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问道:「圣上方才……为何要突然抛下臣等?」

    李晔不答,反问道:「此番重修京畿各地农桑,户口、田亩、禾苗、水利诸务,何事为先?」

    「自然是户口。只要能招返流民,让百姓落户,诸务皆兴。」

    「所以我要来云阳。」

    「圣上圣明。」

    杜让能只得躬身退下。

    天子说得没错,既要考察各地招抚流民的状况,当然得来饱受战乱、农户大量出逃的地方,比如云阳。

    而他之前不敢带天子来云阳等地,倒不是担心个人仕途,而是怕天子看了会心寒……

    但其实,李晔自云阳县境一路走进来,所见所感,其实还算满意。

    他充分预估了战乱的破坏和重建的难度。

    再看沿途景象,一两处断壁、连片荒地,依旧有战乱的痕迹,可也能看见荒野间稀稀拉拉有农人,或在播种大麦、栽植油麻,或在用耕牛犁地,已有复兴的迹象。

    还能用上耕牛,尤其值得赞叹。

    这些草创的景象,自有它的生机。只要能延续下去……

    卢宴急急忙忙跑来了,带着两三个县里的衙役。

    李晔边走边聊,随口而问。

    卢宴一一详答。

    他是如何招抚流民,又如何安置,如何测量田地,又如何具体分配,包括如何配置衙门里的粮食、耕牛、农具等。

    也包括县里杂役太少,只不到三十人,而流民众多,一时间难以全部推行下去,请圣上恕罪,等等……

    都是些常规的做法,未有新奇处。

    李晔再问:「听说云阳县入籍了三千户?」

    卢宴忙答:「不敢欺瞒圣君,县簿上确已有三千户。准确说来,已有三千两百六十三户,但每户只约三口人左右,人丁不足。」

    李晔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