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与官兵锦衣卫对抗毫无意义。
对方是遵从皇命行事,不管这道圣旨合不合理,都天然占据着法理上优势。而现场的文人士子们,想要公然劫下李时勉等人,理论上是在抗旨不遵。
正是因为如此,现场锦衣卫才敢如此肆无忌惮,他们才是有着大义名分的人。
“诸位同仁,大司氏在此受荷校之刑乃是圣旨,如今圣上被奸邪所蒙蔽,吾等当声震阙庭上达天听,才能拯救大司氏于水火!”
沈忆宸的这一声高呼,让许多后来声援的士子脸上露出震惊神色,他们从未想过这居然是圣旨处罚,之前义愤填膺之下还以为是王振的私刑。
“大司氏受刑是圣旨,那岂不是说吾等众人在违抗皇命?”
“圣上怎会下如此旨意,定然是被阉贼给蒙蔽了!”
“抗旨不遵劫掠刑场,最低恐怕都得被革除功名吧?”
“严重还会株连九族!”
一声声议论,让群情激愤的士子们冷静下来不少,毕竟放在封建社会里面皇权至上,世人心中帝王就是天。
君臣父子更是儒家的核心纲理伦常,在场文人士子们,如何违背自己的信念?
但此时在人群之中,也冒出了些不同的声音。
“诸位务必要警惕些,谁知道这会不会是缓兵之计?”
“没错,沈忆宸与这锦衣卫百户,明显有着手足之谊,说不定这就是他们的圈套!”
“如若我们此时离开,谁能保证大司氏的周全?”
“沈忆宸,你又凭什么保证叩阙鸣冤,圣上就一定能知晓?”
各种疑问声声入耳,沈忆宸与赵鸿杰相识的变故,更是让本就混乱的局面,很难再统一意见。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庭修却强撑着站了起来,用着嘶哑的声音喊道:“诸位同仁,吾乃沈忆宸之师,愿留守此地与大司氏同刑。”
“如若大司氏一日未还以清白,在下便寸步不离,如此可否让诸位安心!”
教不严,师之过!
李庭修一辈子都恪守师生之道,如今赵鸿杰站在了文人对立面,沈忆宸遭受种种质疑,都与自己这个老师脱离不了干系。
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留下来为质,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先生,你的身体……”
沈忆宸听到这话后,立马就想要劝说李庭修,他之前气急攻心晕倒过,现在身体处于极差的状态中,面色都有一种病态的潮红。
此刻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就算众士子去哭宫,也不知何时才能得到皇帝的回应。
阅读网
沈忆宸担心李庭修的身体会撑不住!
“毋需多言,此乃师者责任。”
李庭修直接打断沈忆宸的话,大义凛然的朝着身后士子长鞠一躬,以老师的身份跟信用作为担保。
就在此时,从人群之中走出一名年轻举子,朝着李庭修回礼后说道:“李先生深明大义,吾等当奉为楷模。”
“但如今圣上为奸邪所蒙蔽,就算去叩阙,也不一定能申冤。为了确保正义之言能上达天听,在下建议沈兄以新科解元郎的名义署名上疏,以证大司氏之清白!”
当这段话出来之后,在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没错,沈忆宸乃顺天新科解元,而且还是成国公之子,他署名上疏定然能送到圣上面前。”
“这属实为两全之法,仁兄高见!”
“沈兄当以此等方式来主持大局!”
“如若沈解元署名上疏,在下愿联名!”
很明显,光靠在宫门外呼喊申冤,不一定能让皇帝听到。但是有人带头上疏的话,特别领头之人背景深厚,让皇帝得知的可能性就将大增。
沈忆宸不是要主持大局吗,自然就成为了不二人选。
理论上这种思维方式没错,不过实际这个署名上疏之人,意味着公开站在了王振的对立面!
刘球之事,天下文人士子皆知,他就是因为一封上疏得罪了王振,在诏狱里面惨遭肢解而死。
如今这个人换做沈忆宸,他能抗住王振的打击报复吗?
答案很显然,就连驸马都尉石碌,在家中责骂了佣人太监,王震兔死狐悲之下都能把他给投入诏狱,沈忆宸能抗住报复才有鬼了。
甚至成国公朱勇亲自上,这个阶段都扛不住王振权势。
所以此名年轻举子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